• 正文
  • 相關(guān)推薦
申請入駐 產(chǎn)業(yè)圖譜

五大DIY新潮流來襲,是該再裝一臺電腦了

2020/10/30
139
加入交流群
掃碼加入
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
參與熱點資訊討論

你家有臺式機嗎?你攢過臺式嗎?

相信很多人的回答是肯定的。如今,市面上整機,游戲本,輕薄本選擇越來越多,但 DIY 之所以仍然長盛不衰,主要在于定制的魅力和玩法花樣的翻新。每隔一段時間,DIY 圈子里都會涌現(xiàn)出新的潮流,那么最近流行的玩法又有哪些呢?

潮流玩法 1:無光主機

在 RGB 大行其道的日子里,就有人曾經(jīng)表示過超討厭主機上的燈效,并因此發(fā)明了“無光主機”的玩法——上帝說不需要光,于是就沒有光。?

無光主機,從選擇一款“冷峻”的機箱開始

圖片來源:gamerstorm

可能你會覺得,喜歡無光主機的玩家群體都是十分低調(diào)的人,但事實并非如此。有玩家將“無光主機”比喻為“素顏美女”,脫離了“RGB 化妝品”依然動人——這個玩法的關(guān)鍵在于,在沒有光的前提下,主機的外觀必須觀賞性十足。

特別適合搭配在無光主機的 ROG 吹雪主板

圖片來源:ASUS

要打造一臺完美的“無光主機”,有三大難點——首先是要從 0 開始構(gòu)思主機的外觀,比如主體的色調(diào)究竟是白色、黑色還是其它顏色?及其考驗審美和搭配。第二就是選擇配件的難度,無 RGB 又好看的不易找,配色上也要為整體服務(wù),還得考慮性能等因素。

無光內(nèi)存,擁有十足的質(zhì)感

圖片來源:GALAX

第三則更考驗玩家的動手能力,遇到了外觀符合審美,但默認自帶 RGB 的配件,怎么辦?軟件關(guān)閉燈光是首選,如果軟件無法控制,還得手動切斷 RGB 供電,從而實現(xiàn)無光。

總的來說,在“人均 RGB”的今天,能有一臺外觀素雅,同時質(zhì)感十足的主機,無疑是一件很酷的事。

潮流玩法 2:全身水冷

DIY 早年,水冷是“少數(shù)派”的選擇,組裝難度、可靠性和風(fēng)險都巨大,讓很多玩家望而卻步。

但隨著水冷配件越來越成熟,再加上大家的經(jīng)濟實力也在提升,水冷就這樣悄無聲息地開始流行起來。

在散熱的本質(zhì)上,其實水冷和風(fēng)冷并沒有質(zhì)的差距,好比一個足球明星,明明可以用速度強行帶球過人,但卻偏要耍出“馬賽回旋”花式過人,只求一個賞心悅目。

“賞心”當然是自己殫精竭慮設(shè)計出的管路,讓熱量得以跟著自己的思路被運送,仿佛整套系統(tǒng)都掌握在掌心?!皭偰俊眲t是注入冷卻液那一刻,伴隨著應(yīng)景的燈效緩緩流淌,是真的好看。

更重要的是,過去 DIY 玩家們忌憚的漏液問題,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絕緣式、不腐蝕配件的水冷液已經(jīng)出現(xiàn),甚至整個主機泡在水冷液中工作也不是問題。如果你還沒試過水冷,不妨感受一下它的魅力吧。

潮流玩法 3:

要的是整體感——搭配完美桌面

沒錯,擺放電腦的桌面也是 DIY 的一部分,甚至連電腦椅也得算進來!在近期,這種趨勢有愈演愈烈的感覺,一張材質(zhì)足夠出色的桌子(最好可升降),一把定制的機械鍵盤,一張絲般順滑的鼠標墊,一個固定在桌面延伸而出的顯示器支架,再加上專業(yè)的屏幕掛燈、耳機支架、音響系統(tǒng)等……每一樣都大有講究——講究整個桌面搭配的整體化和個性化,當然,能否和主機搭調(diào)是最重要的衡量標準。

有熱衷于完美桌面布局的玩家打趣,自己花大價錢換個主機,只是為了和桌面更配。聽起來很夸張,但實則是也是 DIY 精神發(fā)揮到極致的體現(xiàn),一臺搭配有十代酷睿臺式機 i9 處理器的主機,性能強勁又好看,但其它外設(shè)和擺設(shè),同樣也能左右自己的心情,進而上升到影響體驗。

潮流玩法 4:

我只需要小小小——DIY 小鋼炮

和 RGB 黨不同,有一類 DIY 玩家,目光所及只有屏幕上的內(nèi)容——我喜歡 DIY,但不喜歡主機等 DIY 成果占據(jù)視野。主機要能藏起來,顯示器最好是超窄邊框并且底座要卸掉用顯示支架支撐,鍵盤必須是無線且不帶數(shù)字區(qū)的……總而言之,一切極簡就對了。

英特爾 NUC 9,

重構(gòu)了主板設(shè)計,

讓“小鋼炮”的玩法得到升華

還有一類玩家,自嘲為遷移型動物,又癡迷臺式機強大的性能和自由的搭配,只好過上把 PC“背在身上”的日子……

這時,自己 DIY 一臺體積極小的“小鋼炮”主機,成為了最大的樂趣。一來可以滿足現(xiàn)實需求,二來也能享受“在郵票上舞蹈”的快感,畢竟在狹小的機箱內(nèi),要塞入各種臺式機配件,并且要保證冷卻效果,性能毫不妥協(xié),是非常需要清晰思路和動手能力的——這甚至形成了“小鋼炮”文化。

潮流玩法 5:?

我的地盤我做主——“信仰之燈”個性化 DIY

Mod 一直是 DIY 領(lǐng)域最極致的存在,不僅是電腦要 DIY,連機箱本身都要 DIY,熱衷此道的玩家都具備“魔改”電腦的技術(shù)實力。不過,有讓電腦改頭換面之心,但無此能力的玩家,又能怎么辦呢?

近期興起的一種處于“純手工 Mod”和“普通 DIY 裝機”之間的玩法——可自定義的“信仰之燈”,可以最大程度地滿足大家“我的地盤我話事”的感覺,又不需要艱深的技術(shù)能力。

過去,RGB 的光效通常比較固定,能變化的組合和搭配不多。但隨著軟件定義燈光的到來,電腦可以變得徹底個性化——鍵盤的燈效可以定義,每一次敲擊綻放不同效果;配件燈光可定義,能隨喜好搭配機箱內(nèi)的風(fēng)景;散熱風(fēng)扇的燈也可定義,隨葉片的轉(zhuǎn)動顯示特定的圖案或文字;甚至連電腦椅、鼠標墊都可以根據(jù)心情發(fā)出不同顏色的光線。

這種可以把控一切的感覺,真的很香,難怪廣受歡迎,并被稱之為“信仰”。

十代酷睿臺式機處理器,讓體驗更“新潮”

上面說到的這些玩法,都是在電腦優(yōu)秀的性能體驗之上,為了照顧更細微、更個性化的體驗而進化出來。換句話說——首選,你得有一個強大的平臺,比如頻率最高可達 5.3GHz 的十代酷睿臺式機處理器。

該系列處理器共有多達 6 款處理器的最高頻率跨越了 5GHz 大關(guān),其余多數(shù)處理器的最高頻率也迫近 5GHz。以十代酷睿 i9-10900K 為例,多達 10 核心 20 線程,5.3GHz 睿頻頻率,最高頻率和核心數(shù)量被雙雙刷新。強大的性能,在游戲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i9-10900K 比上代提升達 33%[1],相較三年前的老 PC 提升達到 81%[2],“碾壓”一樣的 FPS,高頻率無疑起到了關(guān)鍵的作用。

更為重要的是,它們?yōu)?DIY 玩家而生,帶來了全新的超頻特性,可根據(jù)經(jīng)驗開關(guān)內(nèi)核的超線程技術(shù)、可調(diào)節(jié) PEG/DMI 頻率調(diào),更穩(wěn)的 CPU 電壓 / 頻率曲線控制、薄芯片散熱材料焊接等,可玩性極高。讓你在享受 DIY 定制外觀的同時,也能夠體驗一把掌控性能的快感。

說了這么多,上述的五大 DIY 玩法,你嘗試過幾個?歡迎在留言區(qū)分享自己的 DIY 心路歷程。

想看更多 DIY 花式玩法,

用你的贊和在看告訴我們~

備注

[1] 使用《 Mount & Blade2 : Bannerlord 》測量,比較了第十代智能英特爾 ? 酷睿 ? i9 10900K 與第九代智能英特爾 ? 酷睿 ? i9 9900K。

[2] 使用《 Mount & Blade2 : Bannerlord 》測量,比較了第十代智能英特爾 ? 酷睿 ? i9 10900K 與第七代智能英特爾 ? 酷睿 ? i7 7700K。

英特爾和英特爾標識是英特爾公司在美國和其他國家(地區(qū))的商標。

*文中涉及的其它名稱及品牌屬于各自所有者資產(chǎn)。

如需轉(zhuǎn)載請留言

推薦閱讀

明明配置不低,到底是什么拖慢了你的電腦?

CPU 中還有“C 位大佬”?一秒解鎖更高頻率

嗨到飛起!換新主機給你如絲般順滑的游戲體驗

相關(guān)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