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閱讀了一篇文獻。
作者呢,想要把PCB焊接到PCB上。這很常規(guī),是不是?在PCB上經??吹洁]票孔的模塊,焊接到板子上。
但是,作者的工作頻率是在24GHz。頻率一高,就可能會出現(xiàn)很多不確定性。
但是,作者還是想這樣干。文章中,作者還提到了這樣一句:
也就是說,作者還沒發(fā)現(xiàn)有人這樣做過。
沒人做過,就代表沒得參考,一切都要靠自己。
怎么辦呢?
就是用仿真大法唄!
作者先是建了一個這樣的模型。
一個郵票孔PCB,上面沒有電路,只有一根微帶線。然后這個郵票孔PCB焊接在母板上。郵票空PCB的地,通過郵票孔與母板的地平面連接。
母板上的大地焊盤,通過多個過孔,與母板的bottom層連接。
連接細節(jié)圖如下圖所示。
當然,這里郵票孔的間距以及大小,也得優(yōu)化。
郵票孔的大小,既要考慮可焊接性和可加工性,也得考慮性能。
因為考慮到焊接后,錫也有一定的高度,所以又加了50um的間隙。
別小看這50um的間隙,要是不加,可能就會嚴重影響仿真的準確性。
就像在這篇文章里面提到的多層板的波導同軸轉換,仿真和實測結果,怎么差這么多?
仿真的時候,發(fā)現(xiàn)在沒有half-halo shieldd的時候,子板和母板之間就發(fā)生諧振了。要是沒考慮50um的間隙的話,估計就不會產生這現(xiàn)象??炊辔kU!
但是,加上half-halo shield后,諧振就消失了。在焊接的過程中,這個half-halo pad是完全焊接在母板上top面的地焊盤上的。
文中還提到,母板和子板相互垂直的地平面,都是覆蓋著綠油的。也就是這個50um的gap上下,都是綠油。
仿真中對綠油的設置參數(shù):介電常數(shù)為4,損耗角正切為0.01。
看到著,應該會想,那直接把綠油去掉,然后子板的地和母板的地,直接死死的焊接在一起,不就行了么?省得出什么幺蛾子。
作者在文章也說了:
意思是,這個方案優(yōu)于整個接地層的完全焊接,因為它易于組裝,減少焊膏,并且安裝過程中的熱應力較低。
也有道理。
且不說這種安裝方法,是不是真的性能優(yōu)異。但是作者的結合仿真來探索的方法,還是值的借鑒的。
參考文獻:
Development of Low-Cost 24-GHz Circuits Exploiting System-in-Package (SiP) Approach and Commercial PCB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