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包永剛
編輯 | 王川
建安十二年,劉備只擁兵士數(shù)千,孤城一座。一紀過后,劉于西川進位漢中王,麾下盡聚荊、益豪杰??酌骺谥械娜龂α⒅畡荩酱_立。從新野走到西川,劉備花了整整十二年。
從指令集到芯片,從無人問津到在IoT市場攻城略地,再到如今成功躍級高性能計算領域,RISC-V也整整走了十二年。
PC和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格局未定的年代,計算架構領域也曾刀光劍影,最終只留下了x86和Arm,大量計算架構閃耀一時,然后被世人遺忘。面對正在到來的萬物互聯(lián)時代,一場x86、Arm、RISC-V三分天下的競賽又將展開。
為了獲得與x86和Arm正面競爭的入場券,RISC-V陣營在2022年交出量產100億顆IoT處理器成績單后,又迅速拿出了高性能RISC-V處理器。
今天開幕的2022 RISC-V中國峰會上,阿里平頭哥發(fā)布的SoC平臺無劍600,CPU主頻達到2GHz,基于無劍600平臺的首款SoC原型曳影1520的最高主頻更是達到了2.5GHz,將RISC-V量產處理器的主頻從1GHz時代帶入2GHz時代。
2GHz主頻的RISC-V CPU與Arm的性能核Cortex-A73和能效核Cortex-A55相當。
與平頭哥同陣營的躍昉科技和賽昉科技,也在近期推出了CPU主頻超過1.5GHz的高端應用處理器。填補RISC-V高性能處理器空白的同時,RISC-V也實現(xiàn)了從IoT領域向邊緣計算領域的跨越,2022年成為RISC-V高性能計算的元年。
CPU主流架構三分天下的雛形才剛剛出現(xiàn)。面對這場漫長而艱苦的競賽,RISC-V首先需要打消業(yè)界疑慮,然后,領導者們就可以描繪一張藍圖。
蓄力12年,RISC-V躍入高性能計算元年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RISC-V能邁入高性能計算領域也并非一日之功。從指令集的開發(fā),到產品的設計,再到商用量產,RISC-V蓄力十多年,硬件的設計才能邁上新的臺階。
RISC-V指令集從走出校園到量產100億顆IoT處理器,耗時12年。不過,RISC-V處理器在IoT市場快速攻城略地實際上也就是過去的三四年間,憑借免授權和更靈活的優(yōu)勢,上百款基于RISC-V的MCU迅速占領市場。
RISC-V從MCU切入的主要原因是對生態(tài)依賴較小,能夠更快速應用,但性價比更高、靈活開放的RISC-V一定會走向高性能計算市場。今年RISC-V 國際基金會主導的工作從技術完善到推動RISC-V進入云計算、邊緣計算和車載等領域。于是,僅僅在今年8月,躍昉科技、賽昉科技、平頭哥就相繼發(fā)布了高性能RISC-V SoC。
“RISC-V的商用落地從1GHz走向2GHz,性能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平頭哥副總裁孟建熠表示,“但要實現(xiàn)RISC-V處理器性能的提升需要解決眾多挑戰(zhàn),包括架構設計的改變,性能、功耗的平衡。另外,高性能的RISC-V芯片需要采用更先進的工藝,設計的難度也更大。還有,更高性能的系統(tǒng)也更加復雜,要能達到量產的水平需要投入大量資源。”
雷峰網(wǎng)注意到,與另外兩家直接發(fā)布SoC芯片產品不同,平頭哥發(fā)布的無劍600是一個CPU+XPU的軟硬件全棧平臺。
無劍600平臺集成了平頭哥自研的玄鐵C910 CPU,最高主頻可達2.5GHz,同時集成適配了GPU、NPU、VPU、DSP等眾多第三方IP,還集成了豐富的高速接口,并進行了全面優(yōu)化,是一個高性能、高內存帶寬、異構計算和人工智能加持的軟硬件平臺,主要面向平板、智慧大屏、智能NVR、AR/VR和低速UGV等高性能旗艦級的產品。
孟建熠指出,“無劍600平臺與單純買賣芯片的生意不同,與授權標準的、幾乎不可改的處理器IP也不一樣,它的目標在于幫助更多的人設計滿足需求的高性能RISC-V芯片,共同推動RISC-V生態(tài)繁榮。”
也就是說,與直接購買芯片相比,無劍600可以有更高的定制化,可以在無劍600平臺上增加定制化的IP,實現(xiàn)差異化的功能,而這種差異化的實現(xiàn),讓芯片設計公司可以直接進入系統(tǒng)級、體系化的框架,能夠更高效地開發(fā)芯片。
與直接購買授權IP相比,無劍600有更明顯的開放性優(yōu)勢,不會被限制只能采用某一家的IP。顯然,與此前推出并已經被大量應用的無劍100平臺一樣,平頭哥推出無劍600也是要將RISC-V高性能處理器推向各行各業(yè)。
“很長一段時間,許多人選擇觀望RISC-V的原因還是對RISC-V處理器的可靠性、穩(wěn)定性有疑慮。”平頭哥生態(tài)副總裁楊靜表示,“經過平頭哥過去幾年的努力,讓RISC-V處理器在很多行業(yè)實現(xiàn)了量產,有些客戶量產的芯片達到了千萬級,證明了RISC-V是一個可量產、穩(wěn)定可靠的選項。”
但是,剛剛邁入高性能計算領域的RISC-V處理器,需要再次面對潛在用戶對于技術可靠性、產品穩(wěn)定性以及軟件生態(tài)的疑慮。
首次適配國產云操作系統(tǒng),RISC-V進入桌面軟件生態(tài)
要消除外界對新事物的疑慮,最好的方法就是給出一個完整、具體啟發(fā)性的“使用指南”。放到RISC-V高性能計算芯片中,就可以選擇幾個明確的合作伙伴,在有代表性的實際應用中量產落地,給業(yè)界傳遞信心,邁出堅實一步。
基于無劍600平臺,平頭哥先“打樣”了SoC原型芯片曳影1520。
曳影出自“古有神劍曳影,置匣中如龍虎之吟”,命名曳影,取其內含巨大威力,輕巧、但鋒芒初露之意。曳影1520集成4核高性能玄鐵RISC-V處理器C910,最高主頻達2.5GHz,最高吞吐率4266MT,AI算力達4TOPs,支持全鏈路安全防護,具有4K視頻處理能力,包含豐富的異構計算和高速IO資源。
硬件能力只是曳影1520成功的一半,另一半是軟件。
平頭哥選擇與龍蜥開源社區(qū)、中科院軟件所PLCT實驗室合作,打通了從曳影1520底層核心硬件到操作系統(tǒng)再到上層應用軟件的全鏈路,實現(xiàn)了RISC-V高性能處理器首次兼容龍蜥Linux操作系統(tǒng),能夠運行大型桌面級軟件,足以覆蓋邊緣計算、人工智能、圖像識別、多媒體等多種場景,已在阿里展開應用,接下來將以芯片、開發(fā)板等多種形式對外供給開發(fā)者。
孟建熠表示,“曳影1520,讓大家能夠對RISC-V的能力看得見、摸得著、可評估。對于那些在等待定制化芯片到來的開發(fā)者,可以提前在曳影1520芯片上開發(fā)自己的系統(tǒng),縮短產品的上市時間。”
實際上,曳影1520更重要的意義是推動RISC-V生態(tài)的繁榮。
RISC-V從對軟件生態(tài)依賴不強的MCU走向對性能要求更高的邊緣計算市場,運行在硬件上的軟件棧越來越厚重,所以RISC-V高性能處理器首先要解決的是可用的問題。
解決可用性的問題,可以選擇從對生態(tài)需求相對小一點的垂直應用,比如工業(yè)、軌道交通等市場切入,先選擇少量合作伙伴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全棧解決方案,再向行業(yè)推廣。
“細分行業(yè)的生態(tài)建設相對簡單一點,但平頭哥要引領RISC-V生態(tài)往前走,所以要打造最開放的生態(tài),與各個行業(yè)的合作伙伴合作,將RISC-V帶到最熱的地方,推動不同細分行業(yè)軟件生態(tài)的發(fā)展。”孟建熠表示。
平頭哥適配基于Linux的龍蜥操作系統(tǒng),就是要引領RISC-V與Linux的技術融合,希望將RISC-V推往桌面端乃至云端。此前,RISC-V可以運行基于Linux的Ubuntu桌面應用操作系統(tǒng),但曳影1520與龍蜥操作系統(tǒng)的適配,是RISC-V首次適配國產云操作系統(tǒng)。
既然是首次,適配的挑戰(zhàn)可想而知。
平頭哥與龍蜥開源社區(qū)、中科院軟件所的聯(lián)合優(yōu)化,適配了龍蜥系統(tǒng)的3000多個基礎包,在曳影1520上首次運行FireFox瀏覽器、LibreOffice等大型桌面級軟件,運行龍蜥社區(qū)的 Alibaba Dragonwell、Alibaba Node 等云上應用,OpenJDK、NodeJS、Python 等上游社區(qū)常見應用,以及NCNN等AI 應用。
“在適配過程中,我們針對特定領域、特定應用實現(xiàn)了從處理器到上層軟件的聯(lián)合優(yōu)化,讓用戶獲得更好體驗。”孟建熠透露。
如此多大量而具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能夠加速基于NodeJS和JAVA的應用與RISC-V芯片的適配和融合,增加想要用RISC-V高性能芯片開發(fā)應用開發(fā)者信心的同時,也極大擴展了RISC-V應用的想象力。
對此,RISC-V國際基金會CEO Calista Redmond評價稱,“基于玄鐵RISC-V處理器的平臺支持Linux和Android,進一步豐富和加強了RISC-V 軟件生態(tài)系統(tǒng),也印證了RISC-V社區(qū)技術融合與蓬勃發(fā)展的巨大潛力。”
中科院計算機所研究員包云崗也表示,“無劍600平臺的發(fā)布及曳影1520量產芯片,證明了RISC-V架構完全能夠勝任更高性能的商用場景,今后在這個平臺必定會涌現(xiàn)出更多高性能RISC-V芯片。RISC-V正從IoT終端走向邊緣側和云端,未來在數(shù)據(jù)中心場景的潛力同樣巨大。”
“想要構建繁榮的RISC-V生態(tài),一定要有標準化的穩(wěn)定可靠的硬件平臺,這樣才能有源源不斷的軟件會進行適配,應用才能不斷豐富,開發(fā)的門檻越來越低,生態(tài)也會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形成。” 孟建熠強調,“平頭哥在提供穩(wěn)定可靠的軟硬件平臺方面具有優(yōu)勢,一方面是因為我們的技術能力很強;另一方面,依托阿里的應用和生態(tài),我們也會投入大量的資源來提升產品的可靠性和穩(wěn)定性。”
一個實際的例子是,為了提升RISC-V芯片的可用性和易用性,編譯器至關重要。平頭哥在編譯器上投入了大量精力,GCC和LLVM編譯器已經達到了商用產品的性能。
走入高性能計算元年之后,RISC-V領導者們接下來需要考慮的就是如何發(fā)揮RISC-V的優(yōu)勢,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想要三分天下,RISC-V需要領頭羊
圖靈獎得主John L. Hennessy和David A. Patterson在2019年發(fā)布長篇報告闡述,未來十年將是計算機系統(tǒng)架構領域 “新的黃金十年”。David A. Patterson作為RISC-V的發(fā)明者,在兩年前與雷峰網(wǎng)對話時也明確表示,希望開放的RISC-V架構在未來五年內成為專有架構的非常強大的競爭對手。
過去的兩年間,RISC-V發(fā)展確實在飛速發(fā)展,國際基金會已經布局70多個技術小組開展技術標準制定,有超過160個面向各領域處理器核,會員數(shù)量超過3100家。2022年,Clockwork發(fā)布首臺基于RISC-V的便攜式計算機,芯片產業(yè)領軍企業(yè)英特爾設立10億美元創(chuàng)新基金,全面支持RISC-V生態(tài)發(fā)展。
這些數(shù)據(jù)和標志性事件,都表明RISC-V技術完善度越來越高,生態(tài)多樣性越來越體現(xiàn),參與者越來越多。在RISC-V處于生態(tài)繁榮前夜,應用的深度和廣度都向前延展的時,業(yè)界更需要領導者,帶領RISC-V成為業(yè)界的主流架構。
中科院軟件所PLCT實驗室項目總監(jiān)吳偉表示,PLCT實驗室相信在未來五到十年之內,RISC-V會和X86、Arm一起成為三大CPU主流架構。這個過程并非自然發(fā)生,而是需要全球軟件及硬件開發(fā)者的共同努力,有一個漫長艱苦的爬坡期。
實際上,在新的應用爆發(fā)時,總會出現(xiàn)各種處理器架構,然而最終每個時代只能留下一種架構和系統(tǒng)組合,典型的就是PC時代的x86+Windows,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Arm+Android。正在到來的物聯(lián)網(wǎng)時代,無疑是RISC-V的巨大機遇。
“每個架構都有自身的特點,無論是arm與x86的競爭,還是RISC-V與arm和x86,很難談顛覆。RISC-V更開放,能讓對系統(tǒng)有掌控力的公司,從處理器架構去定義,滿足自身需求。我認為,RISC-V的這種開放性,可以讓它從應用出發(fā),在多個細分領域都能占有一席之地。”孟建熠表示。
云計算、邊緣計算以及車載等都是RISC-V發(fā)展的好機會。由此看來,率先實現(xiàn)與龍蜥操作系統(tǒng)適配的平頭哥,擁有了先發(fā)優(yōu)勢。
另外,平頭哥的產品路線圖也展示了其作為業(yè)界領頭羊的前瞻性。平頭哥在現(xiàn)有7款處理器產品的基礎上,將繼續(xù)推進3個系列產品持續(xù)演進,包括面向高端復雜計算場景的C系列,面向高能效低成本的應用場景E系列,面向工控車載場景的R系列。
平頭哥基于擁有的技術實力,充分理解并發(fā)揮RISC-V開放靈活的優(yōu)勢,不斷培育生態(tài),適配了Anolis、AliOSThings、AliOS、FreeRTOS、RT-Thread、Linux、Android等操作系統(tǒng),在量產芯片中得到了應用,最終能讓產品廣泛應用于MCU、藍牙、無線、語音、視覺等30多個領域,也成就了其領頭羊地位。
作為RISC-V國際基金會的董事會成員,平頭哥也是公認的投入力量最大的中國機構,在未來也將成為RISC-V生態(tài)繁榮重要的推動者,成為RISC-V藍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