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和小米,一個電商巨頭,一個手機巨頭,原本是兩條永不交叉的平行線,直到他們闖入了用戶的房間。
一款小小的智能音響,讓原本鮮有交集的阿里和小米交上了手,打得難解難分,究其原因,是雙方看重智能音箱背后的市場。
毫無疑問,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智能音箱如同手機一樣,已經成為人們智慧家庭的重要中樞,其背后代表的是巨頭們對智慧家庭入口的搶奪。
小米坎坷造芯路
無論是互聯網還是物聯網,芯片永遠是這些產業(yè)賴以生存的基石,沒有芯片,一切都是鏡中花,水中月,而在芯片自主的道路上,這兩家巨頭卻選擇了不同的道路。
小米的初衷是想要自己造芯,當初與大唐旗下的聯芯合作共同開發(fā)芯片,后來小米第一款芯片澎湃 S1 的研發(fā)團隊,基本上都來自于聯芯。
澎湃 S1 的出場并沒有魅力四射,迎來的反而是消費者不買賬,很快被小米雪藏起來。雖然后來小米旗下的華米科技發(fā)布了全球智能可穿戴領域,第一顆人工智能芯片“黃山 1 號”,但是備受關注的澎湃 S2 最終沒能出現在眾人的視線內,就在大家以為小米放棄芯片的之時,小米卻以另一種方式布局芯片產業(yè)。
圖片來源:華米科技官網
小米的朋友圈
在投資圈里,雷軍無疑是一個成功的投資人,根據雷軍本人爆料,他投資的項目最終成功的占到三分之一。他曾坦言,作為投資者最基本的原則是不熟悉的領域不投資。
2017 年,小米成立了長江小米產業(yè)基金,規(guī)模 120 億,基金將用于支持小米及小米生態(tài)鏈企業(yè)的業(yè)務拓展,主要是用來投資半導體與智能制造等相關產業(yè)。
根據從公開數據顯示來看,近三年來,長江小米產業(yè)基金已經累計投資了 34 家企業(yè),涵蓋范圍遍布射頻、Wi-Fi 6 路由端芯片、快充芯片、音頻與顯示相關芯片、以及電池等眾多領域。
全球半導體觀察整理
小米投資的兩大法寶
從小米的投資可以看出,其始終遵循著兩條暗線,第一個、始終和行業(yè)內最懂得一批人站在一起。小米和廣汽、格力投了冠宇電池,由于廣汽是車企、格力與珠海銀隆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種種聯系,所以和這兩家企業(yè)一起選擇冠宇電池更為保險。
在顯示面板領域,京東方與維信諾無疑是行業(yè)權威,京東方已經是國內面板產業(yè)龍頭,而維信諾則是一匹黑馬,依靠柔性屏打入華為和小米供應鏈,成為國內面板產業(yè)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云英谷科技主要從事顯示技術的研發(fā)、IP 授權以及顯示驅動芯片 / 電路板卡的生產與銷售,是國內為數不多掌握核心專利的企業(yè),有了京東方與維信諾的背書,小米投資云英谷科技帶來的風險降到最小。
靈明電子是國內領先的研發(fā)及制造高性能光電傳感器芯片的企業(yè),歐菲光則是全球攝像頭模組行業(yè)的絕對龍頭,小米跟著歐菲光這樣的行業(yè)老大投資靈明電子,自然不會出大錯。
小米投資的另一條脈絡是遵循產業(yè)協同效應。
早在長江小米產業(yè)基金成立之前,小米就已經投了許多半導體公司,比如科創(chuàng)板上市的樂鑫科技、晶晨半導體、還有芯原微電子都獲得了小米的投資。
投資這幾家企業(yè)對于小米來說都具有明顯的產業(yè)協同效應。
首先樂鑫是小米物聯網設備的主力芯片供應商;晶晨半導體主要研發(fā)多媒體處理芯片,用于 IP 機頂盒、智能電視和智能家居產品;芯原微電子在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和汽車電子等多種終端應用中都有相關服務支持,這幾家的產品和技術都是小米整個物聯網產業(yè)鏈所迫切需要的。
圖片來源:晶晨半導體官網
隨著長江小米產業(yè)基金的成立,小米與芯原微電子、晶晨股份一起投資了芯來科技,這家企業(yè)主要致力于 RISC-V 架構的處理器內核 IP 開發(fā),以及在 AIoT 時代的廣泛應用。
小米與旗下的紫米以及 OPPO 共同投資了南芯半導體,這家企業(yè)專注于與鋰電池相關的充電、保護以及電源管理領域,芯片年出貨量達到上億顆,目前已經供貨小米、華為、欣旺達等廠商。
小米遇上了華為和阿里
此外,在小米的投資企業(yè)中也發(fā)現了華為與阿里的身影。小米與華為的交叉點主要集中在射頻芯片和 CIS 圖像傳感器方面,兩家巨頭共同投資了思特威,這是一家本土 CIS 圖像傳感器企業(yè),近年來在安防監(jiān)控應用領域頗有建樹,并且擁有自身特有的技術優(yōu)勢。
在射頻領域,昂瑞微和好達電子也共同獲得了小米和華為的青睞。昂潤微主要是射頻前端芯片和射頻 SoC 芯片的供應商,每年芯片的出貨量達 7 億顆,好達電子是一家濾波器制造商,產品廣泛應用于手機、通信基站、汽車電子及其它射頻通訊領域。
小米和阿里有交叉的投資項目有兩家,一家是恒玄科技,這是一家主要以智能音頻 SoC 芯片為主的企業(yè),在智能語音耳機芯片領域排名前三,由于 TWS 耳機與智能音箱需求的爆發(fā),讓小米和阿里共同看好這家企業(yè)。
圖片來源:恒玄科技官網
翱捷科技是由戴保家于 2015 年創(chuàng)立,戴保家在此之前創(chuàng)立了銳迪科,后又賣給了紫光,所以競爭對手主要是紫光展銳。翱捷科技是一家移動智能通訊終端 SoC、物聯網、人工智能、衛(wèi)星導航及其他消費類電子芯片平臺型公司。
阿里的投資邏輯
與小米一樣,阿里也早早為物聯網的到來做準備,與小米的純投資不同的是,阿里在芯片道路上是投資和自研兩手抓。
圖片來源:全球半導體觀察整理
在投資芯片方面,阿里并未如同小米一樣廣撒網,近幾年來投資的相關企業(yè)只有不到 10 個,而且主要是是以人工智能方面為主,阿里云是中國最大的云服務供應商,全球第三,而在這條路上需要自主可控,自然需要相關企業(yè)的加持。
從阿里的投資企業(yè)來看,Barefoot 主攻網絡通信、寒武紀主攻服務器和手機業(yè)務、深鑒科技和耐能的重點業(yè)務是智能家居與智能安防、翱捷科技將重點放在智能終端,這些企業(yè)能夠幫助阿里打通 IOT 從云到端的產業(yè)鏈條,從而實現端云一體。
阿里在芯片產業(yè)的另一條路則是自研。從 2015 年開始,阿里就與中天微展開深度合作,后來直接收購中天微自研 Ali-NPU,接著又將中天微與達摩院進行整合成立了平頭哥半導體。
平頭哥半導體想要打造的是,面向汽車、家電、工業(yè)等諸多行業(yè)領域的智聯網芯片平臺,目前主要研發(fā)兩類芯片:一類是用于神經網絡的 MPU(微處理器),另一類是嵌入式芯片。
圖片來源:平頭哥半導體官網
在成立兩年多的時間里,平頭哥已經推出了玄鐵系列、含光 800、無劍 SoC 平臺,端云一體全棧芯片產品家族的雛形已然顯現。
國產半導體發(fā)展的 AB 面
小米與阿里如此重視芯片產業(yè)的布局,最核心的一點是想把物聯網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只不過小米作為硬件廠商,布局更多的著眼于硬件,并且拉來了眾多合作伙伴一起投資,共同構建生態(tài)圈。阿里則著眼于云,這主要是因為要服務于其核心商業(yè)——電商業(yè)務,“阿里云”已然成為阿里商業(yè)帝國的“基石”。
從小米和阿里兩家企業(yè)我們也能看到國產半導體的發(fā)展脈絡。小米代表的是國產半導體的良性投資,跟著行業(yè)內領軍企業(yè),投資細分產業(yè)的優(yōu)秀創(chuàng)業(yè)團隊,這樣極大的減小了失敗的風險,能將資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同時借助自己產業(yè)鏈的優(yōu)勢扶持創(chuàng)業(yè)團隊,形成上下游協同效應,讓國產芯茁壯成長。
阿里從自身實際需求出發(fā),不為造芯而造芯,所有的投資都服務于自己的核心業(yè)務,另一方面,在投資的同時也親自布局芯片設計產業(yè),將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為下一次產業(yè)革命的到來而蓄力。
在國際環(huán)境激變,加之疫情沖擊下,全球存儲產業(yè)有哪些宏觀變化與細分市場動態(tài)?企業(yè)應如何把握結構性機會并在市場中實現突圍?
11 月 12 日(周四),TrendForce 集邦咨詢將在深圳舉辦“后疫情時代——2021 存儲產業(yè)趨勢峰會”,屆時,產業(yè)鏈重量級嘉賓以及集邦咨詢內存和閃存核心分析師,將圍繞以上問題進行解答。
了解更多會議信息,請點擊底部左下角“閱讀原文”
備注:以上內容為集邦咨詢 TrendForce 原創(chuàng),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如需轉載請在后臺留言取得授權。封面圖片來源:拍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