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凸塊間距推進至10μm以下
    • 封裝大廠
  • 推薦器件
  • 相關推薦
申請入駐 產(chǎn)業(yè)圖譜

先進封裝技術之爭 | 凸塊(Bumping)間距推進至10μm以下,推動FC繼續(xù)領跑市場

2023/11/27
2.2萬
加入交流群
掃碼加入
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
參與熱點資訊討論

Flip-Chip是先進封裝最大市場,Bumping是其主要的工藝,顯著提高集成密度。目前,頭部晶圓制造廠將Bump Pitch推進至10μm以下,國內(nèi)大封裝廠挺近40μm。本文為您概述了當前微凸塊的全球新進展。

Bumping/μBumping,(微)凸塊制造技術是倒裝等發(fā)展演化的基礎工程,并延伸演化出TSV、WLP、2.5D/3D、MEMS等封裝結構與工藝,廣泛應用于5G、人工智能、云計算、可穿戴電子、物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處理及儲存等集成電路應用中。

焊料凸點的橫截面?圖源:富士通

作為一種先進的晶片級工藝技術,Bumping在將晶片切割成單個芯片之前,在整個晶片形式的晶片上形成由焊料制成的“凸點”或“球”。凸塊制作的材質(zhì)可分為金凸塊、銅鎳金凸塊、銅柱凸塊、焊球凸塊。凸塊將管芯和襯底一起互連到單個封裝中的基本互連部件,每個凸塊都是一個IC信號觸點,成為了芯片之間、芯片和基板之間的“點連接”。在封裝環(huán)節(jié)中,有助于減小模組體積,提高良品率,降低成本易于量產(chǎn):

    • 在倒裝芯片封裝中,使用焊料凸塊而不是引線鍵合將硅芯片直接連接到基板上,在電氣、機械和熱性能方面起著重要作用,還能提供具有更快數(shù)據(jù)速率的密集與鏈接。凸塊一般高 60-100μm,直徑為 80-125μm,而銅柱 (CuP) 凸塊的高度通常為40μm, 并有錫銀焊帽。倒裝芯片是消費、網(wǎng)絡、計算、移動和汽車市場上的關鍵互聯(lián)技術。晶圓級封裝有較小的封裝尺寸與較佳電性表現(xiàn)的優(yōu)勢,因為它們利用先進的晶圓凸塊作為與電路板的互連。適用于移動設備、物聯(lián)網(wǎng) (IoT)、可穿戴設備汽車電子。再鈍化和再分布層,是扇出式晶圓級技術的關鍵支持,包括eWLB、WLCSP、IPD、SiP。

不同材料(Si、GaAs、玻璃等)、不同尺寸(100mm、150mm、200和300毫米)、不同厚度(150μm– 650 μm)的晶圓可用于凸塊工藝。不同金屬材質(zhì)適用于不同芯片的封裝。晶圓凸塊技術制作過程復雜,需要清洗、濺鍍、曝光、顯影、電鍍?nèi)ツz、蝕刻和良品測試環(huán)節(jié)。

凸塊間距推進至10μm以下

電子器件向更輕薄、更微型和更高性能進步,促使凸塊尺寸減小,精細間距愈發(fā)重要。凸塊間距(Bump Pitch)越小,意味著凸點密度增大,封裝集成度越高,難度越來越大。行業(yè)內(nèi)凸點間距正在朝著20μm推進,而實際上巨頭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小于10μm的凸點間距。如果凸點間距超過 20μm,在內(nèi)部互聯(lián)的技術上采用基于 TCB 的微凸塊連接技術。面向未來,?HCB 銅對銅連接技術可以實現(xiàn)更小的凸點間距(10μm以下)和更高的凸點密度(10000/m㎡),并帶動帶寬和功耗雙提升。

倒裝芯片凸點間距?圖源:A. Meixner/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

頭部廠商封裝技術凸塊對比(單位:μm) 圖源:IDtechEX 方正證券研究所

先進封裝關鍵技術指標演進 圖源:YOLE

三星在3D封裝技術的代表是X-Cube (TCB)X-Cube (HCB)。X-Cube (TCB)采用了25μm的微凸塊間距和40μm的硅片厚度,而X-Cube (HCB)的微凸塊間距達到4μm,硅片厚度10μm。三星基于微凸塊的3D IC技術是為HBM開發(fā)的,并已成功生產(chǎn)了數(shù)千萬個HBM。這是一種經(jīng)過大規(guī)模生產(chǎn)驗證且具有成本效益的 3DIC 技術。與微凸塊 (TCB) 相比,正在準備的無凸塊混合銅接合 (HCB) 通過消除接頭間隙,提供更高的互連密度和熱性能。

如今三星總投資額達到 7000-10000億韓元。在新封裝線上大規(guī)模制造HBM,從今年Q4投入量產(chǎn) 8 層、12 層的 HBM3 產(chǎn)品到計劃在 2024 Q1 推出 12層 HBM3E 的樣品,在 2025年實現(xiàn) HBM4 的量產(chǎn),進一步提升 HBM 的性能和容量。

CoWoS?是搭建 3DFabric 技術平臺的三大封裝產(chǎn)品之一,工藝包含了在裸芯(Die)上制備微凸點(ubump),臺積電在該類技術上微凸塊最小高度為20um,最小凸塊直徑20um,最小間距可達34um,單晶粒(3mm*3mm)上的凸塊數(shù)量達到了3000個以上。

如今,臺積電的3D SoIC的凸點間距最小可達6um,可實現(xiàn)更佳效能、功耗、尺寸外觀及功能,達成系統(tǒng)級整合。與CoWoS及InFo技術相比,SoIC可提供更高的封裝密度、更小的鍵合間隔,還可以與CoWoS/InFo共用,基于SoIC的CoWoS/InFo封裝將帶來更小的芯片尺寸,實現(xiàn)多個小芯片集成。臺積電還發(fā)布了 SoIC-P,這是其集成芯片系統(tǒng) (SoIC) 解決方案的微凸塊版本,為 3D 芯片堆疊提供了一種經(jīng)濟高效的方式。據(jù)業(yè)內(nèi)人士透露,SoIC-P是臺積電對英特爾3D Foveros的回應。

臺積電SoIC技術剛開始發(fā)力,今年12月產(chǎn)能約1900片,明年SoIC產(chǎn)能增幅近60%,2027年月產(chǎn)能提高到今天的3.7倍。在CPU市場,AMD是采用臺積電3D SoIC的主要供應商,其優(yōu)質(zhì)AI芯片采用臺積電的代工服務及其后端SoIC+CoWoS服務。蘋果正在秘密研發(fā)最新的3D堆疊技術SoIC,預計將搭載在未來的MacBook等產(chǎn)品上,將在2025年至2026年問世。

Foveros是英特爾3D封裝高密度微縮技術,用于生產(chǎn)下一代處理器包括第14代 Meteor Lake、第15代 Arrow Lake 和第16代 Lunar Lake 系列。EMIB是一種2.5D高密度微縮技術可以實現(xiàn)更好的導線密度。從標準封裝到EMIB(嵌入式多管芯互聯(lián)橋接)到Foveros,再到Foveros Omni再到Foveros Direct,凸點間距50-25um突破到10μm以下,功率從0.156 pJ/bit達到<0.05 pJ/bit,凸點密度從>400-1600/mm2到了>10,000/mm2。英特爾規(guī)劃到 2025 年時,其 3D Foveros 封裝的產(chǎn)能將增加四倍,目前正在馬來西亞檳城興建最新的封裝廠,強化 2.5D / 3D 封裝布局版圖。

封裝大廠

作為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組裝分包商,日月光于1999年就建立了晶圓凸塊業(yè)務。自2000年生產(chǎn)以來,日月光的倒裝芯片凸塊工藝已被證明是強大和可靠的。在2003年建立了電鍍凸點工藝。電鍍工藝證明了其堅固性、可靠性,并提供了生產(chǎn)服務。

目前,日月光在中國臺灣高雄運營著最先進的凸點制作設備,還開發(fā)出了最先進的晶圓凸點制作能力,包括聚酰亞胺再鈍化和RDL以及5納米/4納米銅低K晶圓凸點制作。旗下SPIL為客戶提供200毫米和300毫米晶圓凸塊服務,包括采用共晶、無鉛和銅柱材料的印刷凸塊、電鍍凸塊和球放置技術。

圖源:SPIL

結合其他ASE制造服務,包括基板設計、基板制造、晶圓分類、凸點制作、背面研磨、背面標記、倒裝芯片組裝和最終測試,ASE為客戶提供先進的倒裝芯片和晶圓級封裝交鑰匙解決方案。全球主流的集成器件制造商(IDM)和世界頂級代工已在日月光的電鍍和銅柱凸塊設施中加工,產(chǎn)量每年保持10%的增長。

安靠公司是全球半導體封裝和測試外包服務業(yè)中最大的獨立供應商之一。晶圓凸塊和芯片級互連技術的領導者。為支持倒裝芯片封裝和晶圓級封裝,Amkor 在其韓國、中國臺灣、葡萄牙和中國的制造工廠建立了晶圓凸塊生產(chǎn)線。Amkor 的凸塊制程基于其專利電鍍焊料技術,它被視為市場內(nèi)最先進、有效、可靠,而且高產(chǎn)的制程。共晶錫/銀、無鉛(98.2% 錫、1.8%銀)和銅柱凸塊都已實現(xiàn) 200 mm。其中單列銅柱小間距低至 30um,交錯低至 30/60um。

安靠服務產(chǎn)品包括倒裝芯片和 WLCSP 應用的再鈍化以及單層和多層再分布工藝。隨著電鍍凸塊(焊料/CuP 凸塊)和 WLCSP/晶圓級扇出 ( WLFO ) 的持續(xù)增長,這些設施提供了規(guī)模經(jīng)濟。這種技術與制造能力的結合在轉包制造行業(yè)中是領先的。此外,Amkor 工廠毗鄰主要代工廠,通過集成工廠物流為客戶縮短上市時間。

長電科技在各種晶圓凸塊合金和工藝方面擁有豐富的經(jīng)驗,包括印刷凸塊、落球和共晶、無鉛和銅柱合金的電鍍技術。公司晶圓凸點產(chǎn)品包括 200mm 和 300mm 晶圓尺寸的晶圓凸點和重新分布,以實現(xiàn)完整的交鑰匙先進倒裝芯片和晶圓級封裝解決方案。2023 年1月,公司XDFOI? Chiplet高密度多維異構集成系列工藝已按計劃進入穩(wěn)定量產(chǎn)階段,可以將有機重布線堆疊中介層厚度控制在50μm以內(nèi),微凸點(μBump)中心距為 40μm,并可集成多顆芯片、高帶寬內(nèi)存(HBM)和無源器件,實現(xiàn)最大封裝體面積約為 1500mm2的系統(tǒng)級封裝。

力成科技在全球積體電路的封裝測試服務廠商中居于全球領導地位,在焊錫凸點方面,PTI自2013年開始批量生產(chǎn),擁有實現(xiàn)凸點間距130~250um和凸點高度70~100um的能力,用于邏輯和存儲器件的可選 PI 層。在銅柱凸塊方面,凸點間距40~130um,最大凸塊高度 85um,用于邏輯和存儲器件的可選 PI 層。PTI自2013年以來就有生產(chǎn)經(jīng)驗,包括各種邏輯和存儲器件。RDL解決方案上,銅和銅/鎳/金 RDL,最小線/間距8/8 um,可用結構2P1M ,2P2M & 3P2M。

通富微電?

VisionS 2.5D/3D Chiplet 面向高性能計算研發(fā)和量產(chǎn)。面向3D堆疊內(nèi)存布局了TSV+micro-bump,面向混合鍵合布局了bump-less,開發(fā)TCB技術和優(yōu)化治具和工藝參數(shù)將凸點間距推進至<40μm;10萬個凸點共面度<15μm,以破解高密度Chiplet封裝技術難點。在晶圓級封裝方面,采用銅柱(銅/鎳/SnAg、銅/錫、銅/SnAg),陣列和精細間距外圍設備,柱間距降至80μm,焊料凸點間距降至130μm。通富微電晶圓級封裝比傳統(tǒng)封裝工藝有更多的工藝優(yōu)化,與芯片尺寸有很大的一致性,包含再分布層(RDL)、晶圓凸點、晶圓級測試(CP或晶圓分類)、晶圓分割和載帶封裝,能夠支持先進封裝解決方案的一站式交鑰匙外包服務。

圖源:華天科技/CSPT2023

華天科技3D Matrix3D 晶圓級封裝平臺開發(fā)的系統(tǒng)集成封裝技術eSinc 集成Bumping, TBDB, RW和TSV技術,實現(xiàn)多芯片高密度高可靠性3D異質(zhì)異構集成。凸點間距也將推進至40μm ,該技術的目標應用主要是Al、loT、5G和處理器等眾多領域。目前華天南京布局為高端先進封裝,重點開發(fā) BGA、FC類封裝產(chǎn)品;華天江蘇主營業(yè)務為晶圓級先進封裝、2.5D / UHD FO、Bumping/Gold Bump、WLCSP等均具備量產(chǎn)能力。

匯成股份以前段金凸塊制造為核心業(yè)務,國內(nèi)最早具備金凸塊制造能力,以及最早導入12英寸晶圓金凸塊產(chǎn)線并實現(xiàn)量產(chǎn)的顯示驅(qū)動芯片封測企業(yè)之一。公司基于領先的凸塊制造(Bumping)及倒裝封裝技術(FC),公司凸塊制造工藝可實現(xiàn)金凸塊寬度與間距最小至6μm、單片12吋晶圓上制造900余萬金凸塊,主要應用于顯示驅(qū)動芯片領域。如今,公司再度募資12億擴充產(chǎn)能用于12吋先進制程新型顯示驅(qū)動芯片晶圓金凸塊制造與晶圓測試擴能項目。

同興達擁有金凸塊全流程封裝測試項目,10月份啟動量產(chǎn)儀式。該項目預計總投資30億元,一期項目投資9.8億元,達產(chǎn)后可實現(xiàn)每月2萬片全流程金凸塊的產(chǎn)能。同時引入新股東日月新并增資加快推進先進封測業(yè)務拓展。

頎中科技是聚焦凸塊制造與覆晶封裝等先進封裝技術的量產(chǎn)企業(yè)。頎中科技核心技術是“微細間距金凸塊高可靠性制造技術,所制造的金凸塊中心距、邊緣間距、凸塊半徑最細可達6μm,芯片內(nèi)高度公差最小控制在0.8μm以內(nèi),單顆芯片上可制造出最多4475個細微金凸塊。其次,公司具備先進的COF封裝工藝,已經(jīng)開發(fā)出“125mm大版面覆晶封裝技術”,并具備業(yè)內(nèi)最先進的28nm制程顯示驅(qū)動芯片的封測量產(chǎn)能力。此外,公司還將凸塊技術應用于電源管理芯片、射頻前端芯片等非顯示類芯片封測領域。

藍箭電子逐步開始探究Bumping等項封裝技術。逐步拓寬覆蓋范圍,拓展和提升數(shù)字電路傳感器等多個領域封測能力。公司量產(chǎn)的倒裝芯片最小節(jié)距為60um,最小凸點直徑為80um,單顆芯片凸點膠量為28個;凸點密度為20.46個/mm2,倒裝芯片厚度為180um,量產(chǎn)倒裝芯片可覆蓋28nm和110μm制程的晶圓。

圖源:中科智芯

中科智芯是專注于8/12寸晶圓凸點制備(WLCSP/Bumping/Gold Bump)、扇出型封裝及晶圓測試業(yè)務的專業(yè)封測代工廠。晶圓凸塊封裝(1P1M, Pillar on Pad w/ PI;2P2M, Pillar on RDL w/ PI)工藝能力上,12吋晶圓銅柱節(jié)距 ≥40um,重布線寬/線距≥5 μm/5 μm,錫-銀凸塊間節(jié)距 ≥150 μm。公司扇出型晶圓級封裝項目已投產(chǎn)。

甬矽電子通過實施 Bumping 項目掌握的 RDL 及凸點加工能力,為公司后續(xù)開展晶圓級封裝、扇出式封裝及 2.5D/3D 封裝奠定了工藝基礎。公司研發(fā)的Bumping先進封裝技術,微凸塊最小高度為20um,最小凸塊直徑20um,最小間距可達34um,單晶粒(3mm*3mm)上的凸塊數(shù)量達到了3000個以上。現(xiàn)階段公司 Bumping 項目已完成通線,實現(xiàn)初步量產(chǎn)。

盛合晶微以先進的12英寸凸塊和再布線加工起步、向國內(nèi)外客戶提供優(yōu)質(zhì)的中段硅片制造和測試服務。擁有中國大陸第一條12英寸先進節(jié)點中段Bumping加工生產(chǎn)線,微凸塊材Cu/Ni/Cu/SnAg,凸點間距40μm。擁有投資100.9億元的江陰盛合晶微三維多芯片集成封裝項目,項目建成后將形成月產(chǎn)8萬片金屬凸塊工藝產(chǎn)品及1.6萬片三維多芯片集成封裝產(chǎn)品加工的生產(chǎn)能力。C+輪融資首批簽約3.4億美元,助力二期三維多芯片集成封裝項目發(fā)展。

圖源:盛合晶微

華進半導體作為國家級封測/系統(tǒng)集成先導技術研發(fā)中心,擁有晶圓級凸點(Bumping)制造工藝能力??蓪崿F(xiàn)銅柱間距最小85um,Sn-Ag凸點間距最小150um,材質(zhì)Sn-Ag 或Cu Pillar + Sn Cap??蛇m應于硅基光電混合集成,

芯德半導體可提供一站式高端的中道和后道的封裝和測試服務,在Bumping和FC等先進封裝關鍵領域具有較為突出的工藝優(yōu)勢和技術先進性。其高密度重布線扇出結構(FOCT-R)使用再布線和凸塊技術,實現(xiàn)最小2μm的線寬,2um間距的布線。擁有年產(chǎn)先進凸塊工藝約350萬片半導體先進封測基地項目。

江蘇納沛斯是國內(nèi)領先的晶圓凸塊封裝測試高科技企業(yè)。主要提供8英寸Au bump (含COG/COF)、Solder bump/WLCSP、Copper Pillar Bump、RDL、12英寸Copper Pillar Bump等多元化晶圓凸塊(Bump)服務、及相關測試(CP/FT)和后段(Backend)一站式服務。

圖源:廈門云天

廈門云天半導體擁有全系列晶圓級系統(tǒng)封裝和精密制造能力。可以提供Bumping服務,采用Cu+SnAg或Cu+Ni+SnAg,數(shù)項關鍵指標向15μm邁進。特點是無需基板可直接SMT在PCB板上,晶圓級封裝實現(xiàn)CSP,尺寸小,超薄,高生產(chǎn)效率,高質(zhì)量管控。

除此,國內(nèi)從事Bumping工藝的還有太極半導體、沛頓科技、上海易卜半導體、上海紀元微科電子、寧波泰睿思微電子、青島新核芯、立芯精密、禾芯集成、晶旺半導體、佰維存儲、珠海天成先進、蘇州科陽半導體、蘇州晶方、中微高科、晶度半導體、寧波芯健半導體等,具體技術和項目進展請關注“未來半導體”后續(xù)文章。

圖源:太極半導體

推薦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號 數(shù)量 器件廠商 器件描述 數(shù)據(jù)手冊 ECAD模型 風險等級 參考價格 更多信息
2N7002K-T1-GE3 1 Vishay Intertechnologies TRANSISTOR 300 mA, 60 V, N-CHANNEL, Si, SMALL SIGNAL, MOSFET, TO-236, HALOGEN FREE AND LEAD FREE PACKAGE-3, FET General Purpose Small Signal

ECAD模型

下載ECAD模型
$0.24 查看
MMBT3904WT1G 1 onsemi NPN Bipolar Transistor, SC-70 (SOT-323) 3 LEAD, 3000-REEL

ECAD模型

下載ECAD模型
$0.16 查看
CGA6M3X7S2A475K200AB 1 TDK Corporation Ceramic Capacitor, Multilayer, Ceramic, 100V, 10% +Tol, 10% -Tol, X7S, 22% TC, 4.7uF, Surface Mount, 1210, CHIP, HALOGEN FREE, ROHS AND REACH COMPLIANT

ECAD模型

下載ECAD模型
$1.73 查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