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推薦器件
  • 相關推薦
申請入駐 產(chǎn)業(yè)圖譜

3GPP的5G系列OTA標準(三)

2024/04/08
7368
加入交流群
掃碼加入
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
參與熱點資訊討論

上周給出的下載鏈接有問題,現(xiàn)在重新粘貼如下:

38.101-2:https://portal.3gpp.org/desktopmodules/Specifications/SpecificationDetails.aspx?specificationId=3284

TS 38.104:https://portal.3gpp.org/desktopmodules/Specifications/SpecificationDetails.aspx?specificationId=3202

TS 38.106:https://portal.3gpp.org/desktopmodules/Specifications/SpecificationDetails.aspx?specificationId=3874

今天我們把其余的38點1字輩兒的OTA標準繼續(xù)梳理如下。

01、TS 38.108

標準的下載鏈接:https://portal.3gpp.org/desktopmodules/Specifications/SpecificationDetails.aspx?specificationId=3934

這是我們正在學習的5G?NTN系列標準中的SAN的發(fā)射和接收技術要求標準,包含了傳導和輻射的測試要求。

TS?38.108 NR; Satellite Access Node 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02、TS 38.115-2

標準的下載鏈接:https://portal.3gpp.org/desktopmodules/Specifications/SpecificationDetails.aspx?specificationId=3952

這是5G直放站的輻射性能一致性測試標準,上周我們提到過5G直放站的技術要求標準38.106,包含了傳導與輻射指標要求,38.115-1是傳導的,而38.115-2是專門針對直放站輻射測試的一致性測試方法標準。

TS?38.115-2 NR; Repeater conformance testing - Part 2: Radiated conformance testing

03、TS 38.141-2

標準的下載鏈接:https://portal.3gpp.org/desktopmodules/Specifications/SpecificationDetails.aspx?specificationId=3368

這是5G基站的輻射性能一致性測試方法標準,上周我們提到過5G基站的技術要求標準38.104,包含了傳導與輻射指標要求,而38.141-2是專門針對基站輻射測試的一致性測試方法標準。同樣的,38.141-1是傳導一致性測試方法。

TS?38.141-2 NR; Base Station (BS) conformance testing Part 2: Radiated conformance testing

04、TS 38.151

標準的下載鏈接:https://portal.3gpp.org/desktopmodules/Specifications/SpecificationDetails.aspx?specificationId=3804

這是5G終端MIMO OTA性能要求的標準。這個OTA標準與以往我們學習過的OTA標準,無論是指標要求,還是測試的環(huán)境都有所不同。它是對終端MIMO的OTA性能提出了技術要求。

TS?38.151 NR; User Equipment (UE)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Over-the-Air (OTA)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那么什么是終端的MIMO OTA性能呢?其實就是MIMO OTA的throughput(吞吐量)。這里的MIMO OTA吞吐量是指在系統(tǒng)中正確接收在參考測量信道中定義的傳輸塊的時間平均值。

所以這個性能與接收機靈敏度密切相關,標準中也針對FR1和FR2分別給出了考量的指標定義,分別是Total Radiated Multi-antenna Sensitivity (TRMS)和MIMO
Average Spherical Coverage (MASC)。并且規(guī)定最小性能要求需要考慮自由空間以及主要的mechanical mode。mechanical mode如果翻譯成機械模式也不是特別合適,它的意思是需要考慮終端可能會在特定用戶場景下最常用的模式。例如,終端在手握情況下,或者在靠近耳部使用的情況下,測試時需要使用不同的人體模型來參與測試??梢詤⒖家幌挛覀冊?jīng)在CTIA OTA標準中的C-TIS中提到的頭手模型,或者下一個標準中也有更多詳細的描述。

在38.151附錄中給出了FR1和FR2的MIMO OTA性能測試系統(tǒng)框圖,校準及測試步驟,以及信道模型參數(shù)等。

Figure A.2.1-1: MPAC system layout for NR FR1 MIMO
OTA testing

Figure B.2.1-1: 3D MPAC system layout for NR FR2 MIMO OTA testing

由于技術要求無論是FR1還是FR2,目前很多都是TBD的狀態(tài),所以當前我們僅作簡單了解。相關的概念和測試方法,我們以后可以找時間繼續(xù)學習。

05、TS 38.161

標準的下載鏈接:https://portal.3gpp.org/desktopmodules/Specifications/SpecificationDetails.aspx?specificationId=3933

這是針對5G FR1終端的OTA技術指標要求,包含TRP和TRS的技術要求。有人會問,F(xiàn)R1不是有傳導口嗎?為什么還要測OTA指標?沒錯,在我們正在學習的38.521-1系列的射頻技術指標測試中確實FR1可以只測傳導指標,但在實際使用場景中,終端的天線性能往往直接引發(fā)終端用戶的抱怨和投訴,因此終端最基本的OTA指標受到很多廠家和運營商的關注。

TS?38.161 NR; User Equipment (UE) TRP (Total Radiated Power) and TRS (Total Radiated Sensitivity) requirements; Range 1 Standalone and Range 1 Interworking operation with other radios

在這本標準的附錄B中對終端所使用的各種機械模式的模型進行了詳細的介紹。與上面提到的38.151的mechanical mode概念是一致的。由于TRP和TRS我們已經(jīng)討論過很多,而且CTIA標準中也有更加詳細的測試方法描述,這里就不再多說。

同樣的,在不同的機械模型,以及功率等級,以及SA或EN-DC模式下的TRP和TRS的指標目前還是待定的狀態(tài)。

06、TS 38.174

標準的下載鏈接:https://portal.3gpp.org/desktopmodules/Specifications/SpecificationDetails.aspx?specificationId=3665

這是有關5G NR IAB(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的技術指標標準。類似于基站,IAB也分為1-H,1-O和2-O類型,因此,也包含了傳導和輻射兩方面的技術要求。

TS?38.174 NR;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IAB) 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對于這個標準,我們首先需要關心一下IAB到底是什么,以及它和基站、直放站的區(qū)別。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5G NR使用的頻率更高,特別是5G FR2使用的頻率更加高。

越是高的頻率小區(qū)半徑就越小,例如半徑300米,想想看,要在如此小的半徑范圍內(nèi)提供良好而廣泛的覆蓋,運營商得部署多少個gNB。即使運營商決定投入足夠的資金將小區(qū)分散在每幾百米的范圍內(nèi),仍然會面臨如何將光纖分支連接到如此大量小區(qū)的挑戰(zhàn)。自然會想出這樣一個辦法,即不使用光纖,而是以無線回傳的方式連接一些小區(qū)。這就是 IAB 的基本思想。

從IAB的拼寫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可知IAB是把接入和回傳集成在一起了。下圖可以幫助我們理解IAB和基站的關系。兩個IAB node(節(jié)點)通過F1回傳到IAB donor(宿主),然后再通過宿主與基站(gNB或eNB)或網(wǎng)絡進行通信。

一方面IAB節(jié)點支持UE的無線接入,另一方面又對接入流量進行無線回傳。IAB-donor為UE提供接入核心網(wǎng)的接口,并為IAB節(jié)點提供無線回傳功能。在IAB中,回傳頻率也是NR頻段,這一點與完全使用非蜂窩頻段的微波回傳有所不同。IAB回傳可能與接入鏈路頻率相同,也可能與接入鏈路頻率不同,但它使用的是3GPP NR規(guī)范中定義的NR頻段。

上圖為IAB結(jié)構(gòu)示例?;貍麈溌返臒o線協(xié)議與接入鏈路(即UE與小區(qū)之間的協(xié)議)非常相似。在IAB回傳中,IAB節(jié)點就像與IAB宿主通信的UE。圖中MT的作用就像UE與IAB宿主之間的通信。它執(zhí)行小區(qū)搜索,并為無線資源分配和認證執(zhí)行RACH和RRC信令?;貍鲄f(xié)議與普通接入鏈路協(xié)議的區(qū)別在于,協(xié)議的最高層是RLC。

而直放站,其核心設備是放大器,用于改善信號較弱地區(qū)的無線覆蓋的設備。下行它們可以從現(xiàn)有基站接收信號,將其放大并重傳,從而將覆蓋范圍擴大到信號穿透力有限的區(qū)域,如室內(nèi)空間或偏遠地區(qū)。上行也可接收終端信號,將其放大并重傳。直放站無需直接參與核心網(wǎng)架構(gòu)。它是在不影響網(wǎng)絡架構(gòu)的情況下擴大了現(xiàn)有基站的覆蓋范圍。

而38.174這一本IAB發(fā)射和接收技術要求標準,除了要考慮不同的IAB類型(1-H,1-O,2-O)外,還需考慮同一個IAB節(jié)點的兩個OTA接口。因此它的特別之處也就是包含了IAB-DU和IAB-MT兩個OTA接口面的指標要求。

07、TS 38.176-2

標準的下載鏈接:https://portal.3gpp.org/desktopmodules/Specifications/SpecificationDetails.aspx?specificationId=3863

與上面38.174技術要求相對應,這是IAB的輻射一致性測試方法的標準;而38.176-1是傳導的。

TS?38.176-2 NR;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IAB) conformance testing; Part 2: Radiated conformance testing

08、TS 38.181

標準的下載鏈接:https://portal.3gpp.org/desktopmodules/Specifications/SpecificationDetails.aspx?specificationId=3935

這是我們正在學習的5G?NTN系列標準中的SAN的一致性測試方法標準,包含了傳導和輻射兩類一致性測試方法。這里就不再細說。

TS?38.181 NR; Satellite Access Node conformance testing

 

推薦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號 數(shù)量 器件廠商 器件描述 數(shù)據(jù)手冊 ECAD模型 風險等級 參考價格 更多信息
KSZ9021RNI 1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DATACOM, ETHERNET TRANSCEIVER, QCC48

ECAD模型

下載ECAD模型
$5.6 查看
KSZ8081RNDIA-TR 1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IC TXRX ETHERNET 24QFN

ECAD模型

下載ECAD模型
$1.58 查看
KSZ8873MLLI 1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DATACOM, LAN SWITCHING CIRCUIT, PQFP64
$6.1 查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