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中國5G vs 日本5G,優(yōu)勢在哪里?
    • █?通信技術演進的“潛規(guī)則”
    • █?推進5G-A,為什么是必然選擇?
    • █?最后的話
  • 推薦器件
  • 相關推薦
申請入駐 產業(yè)圖譜

跳過5G和5G-A,直接發(fā)展6G,可行嗎?

2024/05/07
1107
加入交流群
掃碼加入
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
參與熱點資訊討論

最近小棗君在網上看到一則新聞,覺得很有意思。

新聞是這么說的:

近日,日本NTTdocomo等4家公司宣布,合作研發(fā)了適用于亞太赫茲頻段的100GHz和300GHz的無線設備,并在這兩個頻段實現了100Gbps的超高速傳輸。他們認為,這項成果有望推動面向6G的相關研究。

新聞還說:

日本在2020年就提出了“beyond 5G推進戰(zhàn)略”。他們計劃在2025年前后起依次確立關鍵技術,到2030年前后開始提供beyond 5G通信服務。屆時,日本的接入通信速度和同時連接終端數要達到5G時代的10倍,而核心通信速度是現在的100倍。

這還不是新聞的重點。重點是,針對這個野心勃勃的計劃,日本自己的專家,先潑了一盆冷水——

東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教授丸川知雄表示,日本企業(yè)現在瞄準了6G,想盡快在6G領域獲得技術主導權,但是這樣的戰(zhàn)略是否會成功是個未知數。

之所以對日本的6G戰(zhàn)略提出質疑,丸川知雄給出的理由非常簡單:

(日本的)5G基礎設施整體依然比較落后,運營商也沒有推出具有吸引力的5G服務。

丸川知雄表示:日本政府大力推進6G發(fā)展,但現實是5G還遠遠沒有達到普及的程度。在東京鬧市區(qū)能接收到5G信號的概率還算高,但在郊區(qū)的許多地方,幾乎接收不到5G信號。5G的標準技術里,日本企業(yè)只占5%,日本在5G技術領域并不占有主導權。而且5G設備成本又高,影響了運營商的積極性,所以基站數量不夠,導致用戶往往接收不到5G信號,只能湊合用4G。

他還說:消費者使用6G必須要有足夠吸引他們的新服務、新產品?!绻?G開始使用,但是使用手機的方式跟現在沒有變化的話,聰明的消費者會選擇更便宜的5G。

短短幾句話,直戳日本5G在基礎設施、技術標準、產業(yè)生態(tài)以及服務應用上的痛處,可以說是相當犀利。

丸川知雄的觀點,值得日本通信產業(yè)界深刻反思。那么,我們中國的5G發(fā)展情況,又是怎樣呢?

█?中國5G vs 日本5G,優(yōu)勢在哪里?

國內5G正式商用已經有五年了,所取得的5G網絡建設成就,可以說是有目共睹。

基礎設施方面,根據工信部的數據,截至3月底,全國累計建成5G基站364.7萬個,數量全球第一。我們擁有全球規(guī)模最大的5G獨立組網網絡,實現了城市和鄉(xiāng)鎮(zhèn)的全面覆蓋,以及行政村的基本覆蓋。

技術標準方面,同樣根據工信部的數據,截至2023年9月,我國5G標準必要專利聲明量全球占比已經達到了42%。

產業(yè)生態(tài)方面,全球四大設備商我們占了兩個。國內擁有很多優(yōu)秀的通信企業(yè),也有完整的5G生態(tài)產業(yè)鏈。

服務應用方面,也就是丸川知雄所說的“新服務、新產品”方面,我們也比日本的情況好很多。

截止今年2月,我們5G用戶數已經超過8.51億。在個人消費領域,5G早已成為主流技術。基于5G的4K/8K超高清視頻、VR/AR體驗、云電腦、云手機等業(yè)務,已經非常普遍。

在垂直行業(yè)領域,落地成果更為顯著。截至今年4月,5G應用已經融入97個國民經濟大類中的74個,在工業(yè)、礦業(yè)、電力、醫(yī)療等重點領域都有大量的落地案例,“5G+工業(yè)互聯網”項目數超過1萬個。

換言之,中國5G在基礎設施、技術標準、產業(yè)生態(tài)以及服務應用上,是具有顯著優(yōu)勢的。

強大的5G網絡,不僅給手機用戶帶來了很好的網絡體驗,支撐了繁榮的移動互聯網發(fā)展,也給垂直行業(yè)用戶推動數字化轉型創(chuàng)造了條件,有力地推動了數字經濟。

根據研究機構測算,2023年中國5G直接帶動的經濟總產出,高達1.86萬億元。

█?通信技術演進的“潛規(guī)則”

中國5G的硬實力,值得我們?yōu)橹院?。這種強大實力,也使得我們在發(fā)展6G時,擁有更大的話語權和主導權。我們獲得成功的可能性,遠遠大于日本。

那么,中國的5G,為什么會這么強呢?

我個人總結,就八個字——“腳踏實地,循序漸進”

關于中國的通信事業(yè)發(fā)展,有一句著名的二十字總結,大家應該都聽說過——“1G空白,2G跟隨,3G突破,4G并跑,5G引領”。

前文中提到的所有建設成果和競爭優(yōu)勢,都不是一蹴而就獲得的,而是通過漫長的積累和沉淀,逐步實現的。

通信是一個高科技領域,技術的研發(fā)都是從基礎開始。研究的時間越長,根基就越深厚,專利壁壘也就越高。

所以,大家會發(fā)現,通信行業(yè)的大企業(yè),都是數十年以上的歷史,很少出現小公司突然崛起的情況。而且,通信的產業(yè)鏈,往往也需要數十年才能形成,不是簡單砸錢就能馬上見效的。

從應用的角度,同樣需要時間進行孵化。

國內經常提到的“適度超前建設”。意思就是說,先適當建設一些新技術的基礎設施,然后用這個設施,去孵化應用。

當年3G就是這樣。有了3G,才有了智能機。智能機反過來又推動了4G。

如果沒有建設和使用過5G,沒有體驗過5G的高速率、低時延,那么,誰也不會知道,5G到底能解決什么痛點。

另外一個大家比較容易忽視的,是網絡建設和運營的角度。

移動通信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性工程,在建設和運營的過程中,需要很高的專業(yè)能力,也需要不斷積累和總結經驗。

國內當年建設1G和2G的時候,在安裝、調測和運維規(guī)范上毫無經驗可言。很多基礎常識,都是國外廠商現場教的。

后來,在不斷的建設中,才形成了通信網絡的標準體系,還積累了人才和經驗。這也是后來3G/4G/5G能夠快速完成規(guī)模建設的主要原因之一。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進行技術迭代和探索,是多么的重要。這里面并沒有什么捷徑,也沒辦法“跳過”。

█?推進5G-A,為什么是必然選擇?

如今,全世界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qū),都在積極推動5G網絡的建設。

根據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2月,已確定176個國家和地區(qū)的585家運營商進行了5G方面的投資。全球5G用戶數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tài)勢,滲透率不斷提升。

這么多運營商投資5G,既是因為這是網絡的合理演進,也是因為5G能夠給自己帶來豐厚的回報。

相比2G/3G/4G,5G不僅擁有更強的網絡性能,也擁有更高的頻譜效率。它能夠給運營商帶來更高的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能夠給用戶帶來更完美的網絡體驗,能夠為各個垂直行業(yè)的數字化場景提供賦能。

在建設和普及5G的過程中,再次累積了一些新的需求,也發(fā)現了5G在應用場景上的一些不足。于是,就需要在5G的下一步演進中,把問題解決。這就有了5G-A。

相比5G,5G-A的改進是多方面的。

從網絡性能來看,5G-A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可以實現萬兆下行和千兆上行。對終端手機用戶來說,我們可以從5G時代的“人人百兆”,再上升一個數量級,達到“人人千兆”。

從網絡應用來看,5G-A帶來了感知、無源物聯等新的能力,開拓了新的應用場景。

從網絡自身來看,5G-A能效更高,更加綠色環(huán)保,且引入了更多的智能,網絡變得更加容易駕馭,運營效率變得更高,運營成本也下降了。

在5G中嘗到了甜頭的全球運營商,都非??春?G-A的發(fā)展前景。

根據數據顯示,全球已有超過10家運營商啟動了5G-A商用計劃,超過30家運營商開展了相關技術驗證。

在國外,stc集團、阿聯酋du、阿曼電信、沙特Zain、科威特Zain等運營商,紛紛發(fā)布了5G-A商用試點網絡。

在港澳地區(qū),中國移動香港、澳門電訊、香港電訊、和記電訊等,已從5G-A技術驗證階段逐步進入試商用/商用部署階段。

內地的5G-A,就更不用說了。3月28日,中國移動于率先公布首批100個5G-A商用城市名單,并計劃2024年底前將5G-A商用城市擴大到300+。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也在全面推進5G-A的商用落地。

作為用戶,我們在國內很多城市的熱點區(qū)域(例如商業(yè)中心、交通樞紐、旅游景點等)已經可以體驗5G-A。運營商在這些區(qū)域采用了3CC載波聚合,部分區(qū)域的峰值速率已達到5Gbps以上。

運營商基于5G-A網絡發(fā)布的5G-A套餐,滿足了日益涌現的高清直播、VR/AR、裸眼3D、云游戲、全息通信等極致體驗需求。在工業(yè)制造等垂直行業(yè)場景,越來越多的5G-A落地案例出現,為用戶創(chuàng)造了價值。

█?最后的話

總而言之,5G和5G-A的成熟及領先,是發(fā)展6G的重要前提條件。

尤其是5G-A,它比5G更快、功能更多、性能更強、更綠色且更智能。

不斷加速的5G-A,究竟能帶來怎樣的精彩表現,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參考資料:《專家認為日本5G發(fā)展不充分可能影響其6G發(fā)展》,中國日報網。

推薦器件

更多器件
器件型號 數量 器件廠商 器件描述 數據手冊 ECAD模型 風險等級 參考價格 更多信息
KSZ8864CNXI-TR 1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IC SWITCH 4 PORT MII/RMII 64QFN
$5.77 查看
KSZ8895RQ 1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Ethernet Transceiver, CMOS, PQFP128, LEAD FREE, PLASTIC, QFP-128
暫無數據 查看
KSZ8873MLLI 1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DATACOM, LAN SWITCHING CIRCUIT, PQFP64
$6.1 查看

相關推薦

登錄即可解鎖
  • 海量技術文章
  • 設計資源下載
  • 產業(yè)鏈客戶資源
  • 寫文章/發(fā)需求
立即登錄

通信行業(yè)知名新媒體鮮棗課堂創(chuàng)始人,通信行業(yè)資深專家、行業(yè)分析師、自媒體作者,《智聯天下:移動通信改變中國》叢書作者。通信行業(yè)13年工作經驗,曾長期任職于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從事2/3/4G及5G相關技術領域方面的研究,曾擔任中興通訊核心網產品線產品經理、能力提升總監(jiān)、中興通訊學院二級講師、中興通訊高級主任工程師,擁有豐富的行業(yè)經驗和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