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 發(fā)自 副駕寺,智能車參考 | 公眾號 AI4Auto
搭載中國自動駕駛系統(tǒng)的車輛,要禁,不論是軟件還是硬件。
美國針對中國智能車產業(yè)的最新禁令,剛剛被曝光了。
針對國產電車100%重金關稅后不久,美國圖窮匕見,懶得裝了,直接把槍口對準整個中國智能車產業(yè)鏈。
一旦靴子落地,無論是L2智能駕駛上車出口,還是L4 Robotaxi在美落地,將雙雙受到影響。
同時,這則爆料,也讓此前美國自動駕駛頭雁Waymo的反常舉動,有了合理解釋。
最新禁令
據(jù)路透社報道,美國商務部將以所謂“國家安全”為由,提出一項新禁令:裝有中國自動駕駛軟件和硬件的聯(lián)網(wǎng)自動駕駛車輛,將禁止在美上路。
車輛搭載的自動駕駛關鍵零部件,或者軟件算法,甚至是通信系統(tǒng),只要來自中國供應,都將受到影響。
相關車輛將被禁止向美出口和銷售。
報道進一步表示,禁令在最終確定前會公開征詢公眾意見,時長為30天。
如果最終獲批,禁令將在2027年開始實施,一開始只包括軟件。
硬件方面的限制會在2029年后生效,包括各個方面的技術,比如藍牙和衛(wèi)星連接。
曝光的最新禁令,可視為美國對中國智能車產業(yè)的限制,加速升級。
就在一周前,美國才對中國電車加征關稅,征收比例為100%,不過當時主要針對的是進口整車產品。
而最新禁令一旦實施,造成的影響將席卷整個國產智能車產業(yè)。
風暴將至
一旦靴子最終落地,都會造成什么影響?
L2路線上,無論智駕是主機廠自研還是供應商方案,智能汽車產品都幾乎很難進入美國市場,出海進程受到影響。
如果舍棄國產方案,改選美國公司如Mobileye的落后方案,卻又無異于“上交靈魂”,自斷臂膀,即使進入市場,產品也很難有競爭力。
L4路線上,Robotaxi落地同樣走不通了。
如果禁令開始實施,此后中國玩家將很難在美落地Robotaxi和Robotruck等產品,也失去了與Waymo等同臺競技的機會。
但美國市場,不論是路況還是市場規(guī)模,Robotaxi玩家其實都沒有什么可失去的,之前在美路測,也不過是因為法規(guī)相對更寬松,可以更早落地。
對于核心Robotaxi玩家來說,在2020年前后,就已經(jīng)明確完成了兩套系統(tǒng)并行,美國跑美國的,主要是測試,中國則迭代中國的,主要是瞄準規(guī)模化商用。
所以這則針對中國智能車的新招數(shù),最最最重要的影響還是整個國產智能車產業(yè)鏈,無論是硬件供應商,還是軟件方案提供者,都將受到?jīng)_擊。
經(jīng)過長期發(fā)展,中國智能車形成了完整的產業(yè)鏈,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
比如自動駕駛和多數(shù)高階智駕方案依賴的激光雷達, 兩大頭部玩家都來自國內,去年合計占據(jù)全球市場份額超50%,性能和成本都數(shù)一數(shù)二。
還有國產芯片和智駕算法廠商,也和一些海外傳統(tǒng)車企達成多項定點,甚至有的相關產品已銷往海外。
這些已達成的合作,或者未來將落地的產品,很可能也將因為禁令遭受挑戰(zhàn)。
總之,一句話,禁令意味著“二選一”:中國自動駕駛軟硬件或者美國市場。
這將同時損害中國供應商以及海外汽車巨頭的利益。
在禁令曝光之前,就有代表大眾、豐田和通用等巨頭的貿易團體提出警告:更換軟件和硬件,需要時間。
巨頭們表示,他們的系統(tǒng)經(jīng)過廣泛的預生產、測試和驗證,不能輕易更換為其他供應商的方案。
而有利益相關方,在更早前就悄然行動起來,當時的怪異舉動,在今天有了合理解釋。
青萍之末
更早之前,Waymo有一則相當怪異的新動態(tài)。
有韓國當?shù)孛襟w爆料,Waymo正在與韓國汽車巨頭現(xiàn)代洽談合作。爆料稱,Waymo打算用現(xiàn)代IONIQ 5作為其下一代自動駕駛車型。
在當時看來,這不免有些匪夷所思。
畢竟,眾所周知,早在2021年底,極氪就獲得了Waymo第六代自動駕駛車型的生產定點,車型與“寶寶巴士”極氪MIX同源。
今年6月,Waymo官宣,第六代測試車已經(jīng)在美國開始路測。
測試車都上路了,重新找合作伙伴,“餃子準備下鍋”的當口,打算重新和面做餃子皮,Waymo的操作,讓人迷惑。
也許Waymo和現(xiàn)代談的,是第七代的生產定點?
但爆料同時明確,Waymo正是打算用現(xiàn)代的車子,作為極氪電車的替代品。
對此,Waymo拒絕對爆料評論,只表示正努力在極氪平臺上驗證第六代自動駕駛方案。
極氪也回應稱,與Waymo的合作伙伴關系沒有改變,正積極合作部署六代車。
Waymo沒有直接否認與現(xiàn)代合作,事出反常,必定背后有著其合理因素。
所謂“風起青萍之末”,大洋彼岸,一場席卷整個產業(yè)的大風暴,很可能正在悄然醞釀。
當然,汽車工業(yè)作為全球各個國家工業(yè)龍頭領域,當前與AI結合,更是代表著先進生產力發(fā)展方向。在全球范圍內,中國的汽車工業(yè)一度只能看歐美臉色行事,但憑借在新能源和智能網(wǎng)聯(lián)上的基建式布局、一代人努力,終于已經(jīng)在新能源轉型上領先、智能化轉型上初見成效。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汽車。
百年汽車工業(yè)經(jīng)歷了美國時代、德國時代、日本時代,而現(xiàn)在,大勢所趨地進入中國汽車時代。
趨勢也正在被兩種不同的態(tài)度強化,強者坦蕩蕩,落后者只會不斷封閉。
太平洋一邊,圖窮匕見復刻著智能手機上的打壓;太平洋另一邊,更多人期盼美國王者FSD入華來戰(zhàn),決勝誰才是真正的遙遙領先。
地位決定態(tài)度,態(tài)度影響未來,兩個汽車時代,就此已經(jīng)分出了天際線。
參考鏈接: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autos-transportation/us-propose-barring-chinese-software-hardware-connected-vehicles-sources-say-2024-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