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子器件越來越小、功率越來越高,散熱成為制約性能的“頭號難題”。傳統材料(如銅、硅)熱導率有限,而金剛石的熱導率是銅的 5倍?以上,堪稱“散熱王者”!但大尺寸高導熱金剛石制備成本高、工藝復雜,如何實現高效又經濟的生產?
多晶金剛石散熱片的制備工藝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團隊采用 MPCVD技術,在真空環(huán)境中通過微波激發(fā)氣體(氫氣、甲烷、氮氣),讓碳原子在硅襯底上“生長”成金剛石。
關鍵突破:
甲烷濃度:降低甲烷比例(從8%降至5%),減少雜質碳沉積,提升晶體質量。
生長溫度:提高溫度(930~950℃),促進晶粒橫向擴展,讓結構更致密。
? ?實驗結果:高熱導率+低翹曲團隊制備了5組樣品(S1-S5),發(fā)現:
最優(yōu)性能:樣品S3(甲烷5%,溫度930℃)熱導率高達 1208 W/(m·K),翹曲值僅37微米,遠超國際同類產品(如Element Six的1000-2200 W/(m·K))。
速度與質量的平衡:雖然降低甲烷會減緩生長速率(5.8 μm/h),但熱導率顯著提升,且翹曲更小,后期加工更容易。
通過X射線衍射和拉曼光譜分析發(fā)現:
<111>晶面主導:晶體排列更規(guī)整,減少晶界缺陷。
低甲烷+高溫:抑制非晶碳生成,晶粒尺寸更大,熱傳導路徑更暢通。
與國外領先企業(yè)Element Six和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相比,本研究通過優(yōu)化工藝參數,實現了熱導率超過1200 W/(m·K)的多晶金剛石散熱片的制備,同時保證了較高的生長速率(5.8微米/小時)和較低的翹曲值(37微米)。通過后續(xù)工藝改進,有望實現更高速率下高導熱金剛石散熱片的制備,從而有效降低其生產成本。
未來應用前景
多晶金剛石散熱片在以下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航空航天:用于高可靠性電子設備的散熱。
通過不斷優(yōu)化制備工藝,多晶金剛石散熱片有望成為未來高效散熱解決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電子器件的性能提升提供強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