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化繁為簡,疏通“高價低效”堵點
    • 差異化突圍:技術引領與前瞻創(chuàng)新
    • 優(yōu)化客戶結構,提升本土品牌占比
    • 展望2025
  • 相關推薦
申請入駐 產業(yè)圖譜

撕掉“高價低效”標簽,大陸集團智能座艙迎來新突破

03/01 08:55
1461
加入交流群
掃碼加入
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
參與熱點資訊討論

近年來,中國車市的快速變化以及自主品牌的強勢崛起,使得外資企業(yè)受到不小沖擊和挑戰(zhàn),并一度被貼上“價格高、反應慢、產品創(chuàng)新不接地氣”等標簽。不過,我們看到,已有不少企業(yè)在極力扭轉局面,并取得不錯的成績。

“的確,此前我們遭遇了不小的挑戰(zhàn)。但近兩年通過系列行之有效的調整,2024年,大陸集團用戶體驗事業(yè)群業(yè)務體量創(chuàng)歷史新高,與自主車企拓展合作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趯κ袌龊妥陨砼袛?,2025年,我們還將會有更大的躍升?!苯?,大陸集團用戶體驗事業(yè)群中國區(qū)負責人從怡娜女士在接受蓋世汽車采訪時表示。

從全球市場表現看,在智能座艙和用戶體驗領域,大陸集團市場上位居領先,技術上站立前沿。然而,在中國車市,部分核心產品市場正不斷被自主所“蠶食”。事實上,這也是大多外資企業(yè)目前的境遇,盡管每個企業(yè)都說改變,奈何體量太大、體系繁雜,步履艱難。

在重重挑戰(zhàn)下,大陸集團究竟如何實現突破,中間經歷了哪些自我“博弈”?此外,面對智能座艙各個細分技術領域一片紅海,又如何應對和立足?對于此,蓋世汽車與從怡娜進行了深入交流,一起來了解下。

化繁為簡,疏通“高價低效”堵點

現階段,“價格高、反應速度慢”已成為市場對外資整體的固有印象,更是成為其向上發(fā)展的重大“堵點”。究其原因,主要呈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外資企業(yè)是全球化管理,決策流程冗長,審批體系繁雜。

2、研發(fā)成本較高,且部分核心產品開發(fā)受限于總部,無法快速滿足本地市場和客戶需求。

3、生產方面,因注重品質對供應商管理極為嚴格,合作相對固定;而在各類設備等方面也是尋求高端智能,成本相對較高。

對于以上堵點,大陸集團用戶體驗事業(yè)群采取了“減法”策略,化繁為簡。據從怡娜介紹,公司從總部到本地均做出了重大改變:

首先,決策審批流程簡化。從怡娜表示,疫情后,總部實地考察看到了中國市場的巨大變化,態(tài)度也更加明確。除了支持力度加大外,在決策流程方面,也盡可能的簡化,如產品認可權和項目決策權下放至本地團隊。“現在,總部會主動的問我們需要什么支持,負責人親自到中國主機廠聽取客戶的想法。這些支持和放權,是我們破局騰飛的一大助推器?!睆拟日f到。

其次,本地研發(fā)響應提速?!按箨懠瘓F用戶體驗事業(yè)群現在國內有完善的研發(fā)團隊,可以即時快速響應中國客戶需求。此外,我們還專門加強了本地創(chuàng)新團隊,總部特批款項,全力支持我們貼合中國消費需求等進行創(chuàng)新開發(fā)。

再來看降本方面,據從怡娜介紹,公司減少一些高大上的昂貴設備,采用其他可替代的降本保值方案,同時引入國產化設備。另在供應商管理方面,盡量減少流程上的苛刻控制,給供應商更多的發(fā)揮空間,通過他們的智慧實現降本提效,同時計劃引入更多優(yōu)質供應商。

除了以上外,大陸集團在創(chuàng)新產品初期推廣時,采取“提前開展市場調查,預估市場趨勢,然后按照長期市場趨勢平攤開發(fā)成本,降低售價”。如此一來,在早期市場推廣時,產品價格更易被客戶接受。

不過,在降本方面,從怡娜亦坦誠表示,大陸集團一直主張可持續(xù)性,在降價的同時還是要保障一些利潤?!拔覀冊趯嶋H接觸中欣喜地發(fā)現,車企如今也非常重視供應商的健康度,賠錢賺吆喝是無法長久的。”

而以上系列舉措,在客戶拓展中已經踐行。據從怡娜介紹,在與一家自主車企業(yè)務聯系中,原來想盡了各種辦法始終未獲得合作機會。而在2024年的一次統一招標中,大陸集團在非常短的時間給到了系統的方案和報價,無論是產品、價格還是速度都給了客戶很大驚喜,很快獲得了主動約談。

“之前市場對外企是有一定的固有印象,覺得我們太強勢,速度又跟不上,但是當他們感受了我們的誠意和改變,疊加長期積淀的品牌和產品技術優(yōu)勢,就會有意愿進行合作?!?從怡娜表示。

差異化突圍:技術引領與前瞻創(chuàng)新

縱觀目前國內車市,很難有藍海的存在,任何一個細分產品領域均廝殺嚴重,智能座艙領域更是如此。如何凸顯優(yōu)勢和競爭力,是國內外企業(yè)發(fā)力的重點。

在提及此時,從怡娜表示,大陸集團還是希望能結合優(yōu)勢,做出特色,引領市場風潮。

在她看來,目前智能座艙相關產品,差異化不是很明顯。原因也很簡單,創(chuàng)新產品前期量沒有上來,售價相對較高。在價格激戰(zhàn)的今天,車企更傾向于采用標準化、平臺化的產品,風險低且成本低。

顯示屏為例,我們看到目前諸多在售車型中會標配一個15.6英寸的中控懸浮屏,據了解,類似簡易設計最早應用于特斯拉車型中,后來成為一種潮流,逐步被平臺化,價格也一降再降。

“但市場不會一成不變的,這種屏雖然可以展現豐富的內容,實現與主機多方交互,但設計感不足,千篇一律顯得有些乏味。如果長期堅持這種路線,企業(yè)間的競爭只剩下價格?!?從怡娜直言,“當然,我們也有此類屏,但從長期而言,我們認為市場會趨向于大尺寸的屏,尤其是流線型、曲面狀等具有設計感的屏,這也是未來的趨勢。同時也會對顯示畫質提出更高要求, 局部調光技術和OLED會有更多的應用。目前不少中高端車型已經配置,一旦體量上來,價格同樣會下行。目前我們有五六個客戶在商談合作中,全部是大尺寸的?!?/p>

不過,相對于常規(guī)的中控懸浮屏,大尺寸、流線型嵌入式屏因工藝復雜,當前價格相對較高。考慮到此,大陸還提供另一種解決方案——全景式抬頭顯示器,該方案以極高的亮度將對駕駛員重要的信息高質量地投影到擋風玻璃下邊緣的特殊黑色印刷涂層區(qū)域,從而實現橫跨整個擋風玻璃的清晰圖像。

“相對于流線型或曲面屏,這種映射顯示方式在硬件設計上具備更強的靈活性,價格相比傳統大屏成本大大降低。其投影位置在玻璃最下端,既實用又不影響視線,還解決了整車內飾設計中大屏不易布置的問題。目前已獲得諸多車企的關注,市場潛力巨大。”從怡娜說到。

再來看另外一款智能座艙爆款產品——HUD(抬頭顯示器),在此產品上,大陸集團涉入較早,雖然產品品質過硬,但市場占有率被本土品牌趕超。對于此問題,從怡娜并沒有回避,她指出,抬頭顯示器的設計難度遠比車載顯示屏要復雜很多,目前市場上的品牌雖然很多,但是產品品質還是有很大差異,我們在產品品質上還是具有一定優(yōu)勢,同時性價比還是不錯的。但前期因搭載的多是合資車輛高端車型,銷量受到一定影響。

對于未來規(guī)劃,她透露:“當前HUD價格已大幅下降,產品多集中在1.8/3.1英寸等小尺寸產品。我們認為市場的趨勢會趨向于大尺寸HUD,它的投影距離會很遠,畫幅也更大。但受制于硬件體積太大,裝車空間受限。大陸集團致力于從光學系統設計和機械結構入手,降低體積,以提高裝車量,同時產品價格也非常具有競爭力。”據了解,大陸集團這一大尺寸HUD,已經獲得一家知名本土車企青睞。

市場就是如此,誰也不愿意當“小白鼠”?!拔覀冊敢獬袚L險做前瞻性的產品,做高科技高品質的產品,為客戶和市場提供更多的選擇。可能前期量不一定很大,但市場變化非???,一旦火了后,銷售價值是非常高的。不過,我們這種賭絕不是盲目的,是建立在充分市場和消費者調研的基礎上?!睆拟日f到。

的確,在智能座艙領域,大陸集團一直是拓新者,在今年1月舉辦的CES展上,該司首次展示其車窗投影顯示解決方案。該技術將顯示內容投射到車輛的后側窗上,并可以為外部所見。當車輛停放時,它可以直接與周邊環(huán)境通信并顯示重要信息,例如電動汽車的充電量或用戶最喜歡的球隊俱樂部的標識。備受行業(yè)關注。

優(yōu)化客戶結構,提升本土品牌占比

全球汽車產業(yè)格局正經歷結構性重塑,中國品牌車企的崛起已形成不可逆的態(tài)勢。中汽協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突破1797萬輛,同比激增23.1%,市場占有率攀升至65.2%的歷史高位。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德系、日系、美系、法系四大外資品牌銷量同比降幅均超15%,僅韓系品牌憑借新能源車型的及時導入維持0.8%的微弱增長。

這種此消彼長的競爭格局已傳導至汽車供應鏈體系。據羅蘭貝格研究報告,外資Tier1供應商超過60%的在華營收仍依賴合資車企,而當前合資車企的市場份額已從2020年的51.1%驟降至2024年的28.3%。這種結構性矛盾迫使包括大陸集團在內的跨國零部件巨頭加速戰(zhàn)略調整。

“我們希望盡快將中國品牌車企的份額提升至50%,在2024年我們已經取得了較大突破。2025 年,將會進一步大力拓展自主品牌客戶,調整客戶結構比例,提高在本土市場的影響力?!睆拟缺硎尽?/p>

在具體措施方面,除了上述降本提效,加大本地創(chuàng)新外,大陸集團還將強化與自主車企的戰(zhàn)略合作,通過全球資源賦能和智能化、車聯網軟件等技術系統賦能,助力車企提升競爭力。同時,強化服務能力和服務意識,預判行業(yè)趨勢,想客戶所想,急客戶所急,提供快速高效、專業(yè)可靠的保障。

展望2025

2025年,對于整個汽車行業(yè)而言,充滿變幻和挑戰(zhàn)。對于新的一年,從怡娜表示,2024年已經做了很好的鋪墊,2025年我們更有信心。“我們現在團隊凝聚力很強,大家都憋著一股不服輸的勁兒,再加上戰(zhàn)略打法清晰以及總部的支持,未來增長可期?!?/p>

大陸集團

大陸集團

大陸集團(德語:Continental AG,簡稱:Conti),德國運輸行業(yè)制造商。主要產品為輪胎,制動系統,車身穩(wěn)定控制系統,發(fā)動機噴射系統,轉速表,以及其他汽車和運輸行業(yè)零部件。該公司總部設在德國漢諾威。它是世界第四大輪胎制造商,排在普利司通,米其林和固特異之后。在收購了Siemens VDO之后 ,它已成為全球五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之一。

大陸集團(德語:Continental AG,簡稱:Conti),德國運輸行業(yè)制造商。主要產品為輪胎,制動系統,車身穩(wěn)定控制系統,發(fā)動機噴射系統,轉速表,以及其他汽車和運輸行業(yè)零部件。該公司總部設在德國漢諾威。它是世界第四大輪胎制造商,排在普利司通,米其林和固特異之后。在收購了Siemens VDO之后 ,它已成為全球五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之一。收起

查看更多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