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年初,Lyft 獲通用汽車 5 億美元投資,并同時宣布完成 10 億美元的 F 輪融資。當時 Lyft 表示此輪融資將用于聯(lián)手通用汽車研發(fā)無人駕駛技術,以及基于該技術的汽車共享服務。
備注:如下圖所示,這是 MARY BARRA 在德銀《GLOBAL AUTO INDUSTRY CONFERENCE》的會議材料,當時是想在 Ride Share 上面借助 Lyft 的力量,在自動駕駛、數(shù)據(jù)和商業(yè)模式等和 Lyft 全方位合作。
之后通用汽車也開始了一系列很騷的操作,不久之后發(fā)布了全新車輛共享服務品牌 Maven
然后 3 個月后宣布收購 Cruise Automation 公司,希望通過 Cruise Automation 軟件人才及快速的開發(fā)能力,加速在自動駕駛汽車技術領域的研發(fā)。
在處理 Lyft 和 Cruise Automation 上面是存在挺大的差異的,在 2016 年 1 月投資之初,雙方是想在自動駕駛領域展開合作,但隨著雙方對合作的認知差異和投入程度使得合作沒有實質(zhì)進展且日漸疏遠。Lyft 選擇與 Waymo 和福特汽車等一系列在自動駕駛公司與 Cruise automation 有競爭關系的玩家進行合作,并在 2017 年 7 月成立了自己的無人駕駛部門。 2018 年 6 月,Lyft 官方宣布通用汽車的 Dan Ammann 離開 Lyft 的董事會,也基本把投資從戰(zhàn)略方向轉(zhuǎn)化為財務投資,雙方?jīng)]有合作推進的項目。
與之同時 Cruise automation 也獨立在人員,測試車隊和投資方面,獨立進行進一步擴大投入,并在通用的操盤下面引入本田和 Softbank 的合作。去年 11 月,Dan Ammann 成為 Cruise 的 CEO,目前員工總數(shù)增加到了 1100 人,2018 年的支出為 7 億美元,2019 年將繼續(xù)有 10 億美元以上的投入。
而隨著 Lyft 的 3 月第的 IPO“路演”,并表示將以每股 62 至 68 美元的價格出售 A 類股票,這筆投資可能會價值 15 億美金。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在 Lyft 的財務投資如果在 6 個月內(nèi)可以兌現(xiàn),也就是通用可以把這筆錢拿出來繼續(xù)往 Cruise Automation 再砸一年以上,等 Honda 和 Softbank 的錢到位,這些可是不少的。從測試車隊到往量產(chǎn)考慮改進的 Bolt Autonomous Vehicle 再到 Advancing Development of Purpose Built AV,這個過程還是挺長的。
話說回來,其實以 Lyft 來說,如果不是創(chuàng)始人操盤,讓傳統(tǒng)車企去做這個業(yè)務,看 Maven 的狀態(tài),可能也不太如意。在做出行業(yè)務的時候,如果沒有相當水準的自動駕駛業(yè)務,出行這塊就是持續(xù)燒錢的業(yè)務,Lyft 的 IPO 也是其游走在各個投資者還有運營開拓的基礎上的:
Lyft 在行業(yè)龍頭 Uber 的打壓下,逐步侵占對方市場規(guī)模,2018 年 預定收入增速達到 75.6%,市場規(guī)模已經(jīng)由 2016 年底的 22%上升到 2018 年底的 39%
2018 年 Lyft 預定收入達到了 80.54 億美元 ,營業(yè)收入達到 22 億美元 (+103.48%),虧損 9.11 億美元
通用汽車其實算是全球第一家把大筆的資金砸向自動駕駛技術的傳統(tǒng)車企,在投資出行服務也是比較早的,在投模式還是投技術(自動駕駛 Cruise Automation 來看 1100 人甚至未來更多的人需要一整套完整的班子,不僅僅局限于我們知道的技術)哪個先哪個后,哪個是重點方面給了一些很有意思的選擇。
小結(jié):確實如侯社長所說的,當今的社會變革和技術發(fā)展,使得汽車企業(yè)有太多的方向,怎么往前走真的是各家掌舵者需要去做決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