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EDA往事1:物理學家轉(zhuǎn)投電子領域,成就EDA巨頭

原創(chuàng)
2019/06/05
164
加入交流群
掃碼加入
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
參與熱點資訊討論

到底是 EDA 技術成就了 IC 產(chǎn)業(yè)還是 IC 應用的爆發(fā)成就了 EDA 技術?這就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哲學問題,誰也說不清楚。但是 EDA 技術一定是推動了 IC 技術的發(fā)展,IC 應用也給了 EDA 技術不斷迭代的機會,所以我們才在今天有幸用上 7nm 的芯片,而且未來會繼續(xù)向 5nm、3nm、2nm 甚至 1nm 的工藝制程延伸。

今天我們先不談 IC 技術的發(fā)展,先從 IC 發(fā)源地硅谷挖掘一下 EDA 技術如何從原始的野蠻成長階段走向如今 Synopsys、Cadence、 Mentor Graphics(現(xiàn)已被西門子收購)的三足鼎立格局。

EDA 在芯片設計中起到什么作用?如果沒有 EDA,IC 產(chǎn)業(yè)就玩不轉(zhuǎn)了嗎?通俗一點講,EDA 就是一款 IC 設計工具,就好比畫家的畫筆,有了這只筆才有可能畫出絕世之作,IC 設計者有了 EDA 工具才能設計出高性能的芯片。利用 EDA 工具,工程師可以將電子產(chǎn)品電路設計、性能分析到設計出 IC 版圖或 PCB 版圖的整個過程的計算機上自動處理完成,我們用的手機、電腦、電視等電子產(chǎn)品都和 EDA 工具息息相關。如果不用 EDA 進行設計理論上是可以的,只是需要人工一根一根去布線,現(xiàn)在一顆 CPU 上可以容納幾億顆晶體管,恐怕一個人幾輩子也搞不完。

而且在這么小的一塊芯片上對那么多“零部件”進行設計,做好布線才可以節(jié)省面積,提高信號的完整性、穩(wěn)定性,從而提高芯片的可靠性,就好比房子裝修,如果整體布局好,60 平可以做成三居室,而且美觀實用。因此,專業(yè)的芯片公司都要用使用專業(yè)的 EDA 軟件輔助設計。

就像李淵滅隋建立了唐朝,卻是李世民開創(chuàng)了大唐盛世一樣,EDA 起源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早期并沒有 Synopsys、Cadence、 Mentor 的身影,而是大家并不熟悉的 Calma、ComputerVision 與 Applicon 在馳騁江湖。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Mentor Graphics、Daisy、Valid 才開始崛起。

物理學家轉(zhuǎn)身電子領域,成就 EDA 巨頭
能夠形成今天的 EDA 市場格局和一個人有巨大的關系,這個人就是卡斯特羅
(Joe Costello),是他成就了如今的 Cadence。

卡斯特羅進入 EDA 領域純屬偶然,因為他最初的人生理想是成為一個物理學家,并成功考入了耶魯大學,但是他的女朋卻被舊金山一所學校錄取了,一個東海岸一個西海岸忍受了四年異地戀,終于熬到在本科畢業(yè),卡斯特羅轉(zhuǎn)入西海岸的柏克利大學繼續(xù)攻讀物理學位。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他去 National Semiconductor 做暑期工。有一次他興致勃勃地向女朋友描述了他的暑期工作內(nèi)容,他女朋友聽完對他說:“相對你的攻讀的博士學位,你似乎更喜愛你的暑期工。”卡斯特羅如題灌頂,經(jīng)過一番深入思考,他放棄了攻讀的博士學位,毅然進入了電子行業(yè)。

半路出家并不招人待見,經(jīng)過一番職場碾轉(zhuǎn),1983 年,卡斯特羅才進入了 SDA,并于 1986 年成為 SDA 的總裁;1988 年 SDA 與另外一家 EDA 公司 ECAD 合并,更名為 Cadence,卡斯特羅任出任其總裁與首席執(zhí)行官。

從 1988 年開始,卡斯特羅開啟了 EDA 叢林的征伐之戰(zhàn),他帶領 Cadence 不斷擴展、兼并、收購??ㄋ固亓_最出彩的地方是管理,他以市場驅(qū)動公司的管理模式,讓 Cadence 從 1988 年的市場第七,上升到 1992 年的市場第二。

故事講到這里,如果沒有人出來攪局,EDA 市場也就這樣了,但是有市場機會就有人敢于出來冒險征戰(zhàn),Arcsys 出來搶市場份額了。

Arcsys 出道 EDA 市場攪渾水
Arcsys 是誰呢?是從 Cadence 出來的四人組在 1991 年初成立的一家 EDA 公司,這四個創(chuàng)始人分別是中國人史帝芬·伍(Stephen Tzyh-Li Wuu),廖育曾(Yuh-Zen Liao),卓艾克(Yuln-Chung “Eric” Cho),蔡麥克(Michael Mon-Yen Tsai),他們的主要產(chǎn)品是芯片布局與布線 ArcCell。

如果 Arcsys 是做點兒 Cadence 看不上的邊角料市場也就罷了,偏偏他們做的是 Cadence 的命脈產(chǎn)品,搶人飯碗奪人財路,必將迎來生死之戰(zhàn)。ARCSYS 雖然有強大生命力,但是銷售的能力非常有限??ㄋ固亓_決定將敵人扼殺在搖籃里。于是他派出了當時 EDA 市場的 2 號人物徐建國出征討伐 Arcysys。

徐建國也不負所托,在 1992 年年底成立了一個 B 小組(B-team),取名 AK47(Kill Arcysys in 47 weeks),計劃在 47 周內(nèi)消滅 ARCSYS。戰(zhàn)略方針是:在技術上要超越 ARCSYS;在市場上要壓迫 ARCSYS。

在市場方面,徐建國親自帶領著銷售人員走訪拋棄 CADENCE 而選用 ARCSYS 的用戶,詢問產(chǎn)品差異的每個細節(jié),問清用戶轉(zhuǎn)變的每個原因,并答應每個用戶歸返的各種條件。在技術方面,芯片設計開始進入亞微米與超亞微米技術時期,舊的通道布線技術將會被新的面積布線技術取代。他要求研發(fā)部門必須先于 ARCSYS 完成新技術的革新。

很快 Arcsys 就被徐建國的 AK47 拍了下去,公司財務嚴重惡化。1993 年,Arcsys 的營收只有 170 萬美元,凈虧損 200 萬美元。如果徐建國的團隊再堅持堅持,估計 Cadence 就勝利了,但是就在這個關鍵時刻,Cadence 發(fā)生內(nèi)訌了。

都說本事大的人脾氣也大,而往往脾氣大會在關鍵時刻壞事,徐建國的虧就吃在自己的臭脾氣上。因為他的脾氣暴戾,讓研發(fā)團隊苦不堪言,工程師們憋久了要么跑掉,要么爆發(fā)。最終,在 1993 年底,徐建國觸怒了 Cadence 芯片設計部的 James Solomon,James Solomon 是 Cadence 前身 SDA 的創(chuàng)始人,在公司深受尊重。時任 Cadence CEO 的卡斯特羅在市場和研發(fā)的爭端面前,選擇了站在 James Solomon 一邊,從外面聘請了另一位總經(jīng)理,將徐建國架空了。

當年的徐建國就像戰(zhàn)場上叱咤風云的將軍,面對卡斯特羅的如此決斷,他自然難以忍氣吞聲,于是毅然遞交了辭職信。

后續(xù)內(nèi)容,請參照:硅谷 EDA 往事 1:物理學家轉(zhuǎn)投電子領域,成就 EDA 巨頭

與非網(wǎng)原創(chuàng)內(nèi)容,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zhuǎn)載!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