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座艙是當前汽車和消費電子——比如手機——最為相似的一個部分,也是互聯(lián)網(wǎng)IT巨頭切入智能汽車領(lǐng)域一個非常重要的抓手。
從這個切入口,既能擺事實講道理對比說明傳統(tǒng)車企有多么趕不上信息時代的潮流,又能提供一個有著便捷和多樣化的人機交互/人人交互手段。因此,更多的艙內(nèi)傳感器,更為貼合汽車運用場景的智能座艙,將會是下一波智能汽車巨頭的必然選擇。
當然,智能座艙也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產(chǎn)品,隨著自動駕駛程度的提高,智能座艙有著更多的運用場景。如果單純把智能座艙等同于“一機多屏”,或者僅僅在功能層面的語音交互、實景導航、整車功能設置和駕駛員狀態(tài)檢測等等,就顯得太片面了。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特斯拉的玩法。
一、特斯拉的智能部分迭代
在智能座艙和自動駕駛兩個大系統(tǒng)中,特斯拉的硬件迭代的速度也是非??斓?。
如下圖所示,從時間軸來看,MCU1從2012年開始推出,采用的是Nvidia Drive CX,這個是基于Tera X1的處理器;2017年推出MCU2,從Nvidia切換到了Intel的Atom E3950;而到了Model S Plaid,采用了AMD Ryzen+Navi 23 GPU。在自動駕駛領(lǐng)域,從第一代Autopilot的HW1的Mobileye Eye Q3,迭代到第二代的Autopilot HW2主要采用了Nvidia的Drive PX2,這里采用了一顆Parker和Pascal GPU,在一年之后加入了2顆Parker和Pascal GPU,而到了第三代特斯拉進入了芯片領(lǐng)域,采用了自己的FSD芯片。
圖1 特斯拉的迭代
從緊迫度來看,智能駕駛這塊特斯拉花費的精力更大,而座艙這塊的主芯片迭代的時間大概在4年左右。在較早的文章中,已經(jīng)介紹了《Model 3 信息娛樂模塊MCU更新》。
圖2 特斯拉的迭代
在天際汽車的一份材料中,對這個MCU2的框圖做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描繪,供各位參考。
圖3 特斯拉的MCU2的框圖
而在現(xiàn)有已知的特斯拉MCU3上面,使用的是17 寸 2200x1300 分辨率超大屏幕,使用 AMD 的 NAVI 23 GPU 芯片,從邏輯上來看,這里的幾路視頻輸出(2.7Gb/s的HBR和5.4Gb/s的HBR2)也對應Model S Plaid的儀表盤;還有一路HDMI,對應的儀表盤、中控屏和后座的顯示屏。在存儲方面,采用了16Gb 的GDDR6內(nèi)存。也就是說,從顯示的能力來看,特斯拉是想要傳統(tǒng)的功能之外做更多的儲備,而處理的核心為AMD 銳龍?zhí)幚砥鳌?/p>
圖4 特斯拉的MCU3的GPU芯片
二、智能座艙支持的功能
從Model S Plaid的User Manual里面可以把車機部分和Autopilot的基本功能做一個分類,如下圖所示:
從目前的軟件功能描述來看,在這臺堪比消費主機的MCU3上,游戲功能更多一些。不過可以想象,在這個平臺上,除了圍繞車輛為中心,更多的用車環(huán)境的生態(tài)延伸功能可以進一步被挖掘出來,這套MCU3硬件的迭代更多的還是為了將來做鋪墊。
表1 MCU3 所支持的功能
表2 Model S Plaid上的Autopilot的控制功能
小結(jié):
我覺得從單品車型的角度來看,信息娛樂系統(tǒng)和智能座艙主機的重要度,目前可以排在非常高的位置。另外,芯片這塊我也在做一些系統(tǒng)性的統(tǒng)計,可能在這方面特斯拉也是最不一樣的企業(yè)。
參考文件:
1.圖3 引用自天際汽車 《未來智能汽車多屏應用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