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在全球范圍內做純電動的進展一直比較慢,主要還是受到日本汽車產業(yè)的限制。
目前,豐田的第一款有競爭力的產品bZ4X EV開始曝光出部分細節(jié),我想從整體角度來探討一下這款產品。
bZ4X這個車會在2022 年發(fā)布,是第一款與斯巴魯共同開發(fā)的新型電動汽車架構的汽車,使用斯巴魯的四驅驅動技術專門為高性能 SUV 打造。
- 從電池的參數來看,豐田是相對保守的,電量為71.4kWh,設計理念是電池壽命優(yōu)先,具有行業(yè)領先的容量保持率——在 24萬公里或正常使用 10 年后,預計仍可達到初始原始續(xù)航里程的 90%
備注:有一個信息大家可以持續(xù)觀察,2022年補鋰技術可能進一步成熟,通過這種技術真的能實現一定程度上不衰減,從壽命角度來看,會形成一種非常大的差距,最近的技術進步在各個方面讓電動汽車的潛力上限拉高了。
這個我們后續(xù)會持續(xù)觀測,是行業(yè)變革的一個基礎。
- 可以忽略的百公里加速:7.7秒和8.4秒(150kW和160kW,特別是四驅也過分了),感覺豐田還是圍繞成熟穩(wěn)重中年人的需求,打造和燃油車相似駕乘體驗的車。
- 快充功率提升到了150kW,充到80%的時間為30分鐘
- 從智駕來看豐田 bZ EV 車型,是從輔助駕駛系統(tǒng)來部署的,主要還是和采埃孚+ Mobileye 的內核,毫米波雷達技術集成攝像頭技術(EyeQ4 SoC 和Gen 21 77 GHz ),總體來看中規(guī)中矩整體還有一些小亮點,不過還是集中于偏硬件的內容,比如太陽能充電、線控轉向(這個是其實很難的技術),總體來說豐田的座艙還是迭代比較慢!
表1 豐田的配置表
Part 1 汽車整體的觀感
先說一下豐田好玩的地方:
1)這么幾年,豐田一直在研究太陽能充電系統(tǒng),所以這臺車選配了這套系統(tǒng)。從目前來看隨著迭代,太陽能板沒怎么影響車的造型。這套系統(tǒng)在車輛靜止時為電池組充電,這個方向之前豐田和現代都在嘗試,目前國內都流行玻璃天幕,也比較熱。實用派和美觀派需要讓消費者用錢投票,看看市場認為到底什么更重要。
圖1 豐田的太陽能板
豐田其實也在變革。一向謹小慎微的豐田這一次引入帶有線控轉向系統(tǒng),實現了豐田所謂的“單動抓地力”,顯著降低掉頭、停車和蜿蜒道路上的轉向負擔,通過獨立控制動力感受的轉向扭矩和輪胎的轉向角來改善轉向感。轉向特性將隨著駕駛模式的選擇而改變,并且過濾了來自輪胎的無意義振動,僅傳輸高速公路數據的重要振動。這套線控轉向系統(tǒng)控制輪胎運動以確保汽車在不平坦的路面上行駛或激活車道追蹤幫助時的穩(wěn)定性。
豐田的座艙還是一如既往,概念車和實際設計的區(qū)別主要是方向盤會更現實點。
圖2 豐田的座艙設計
我的理解,目前座艙這塊是最能體現原有設計和需求之間的差異的,也是Gap最大的一部分。可能真的要跑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有所覺悟吧。
圖3 豐田的座艙設計還是很老派的
Part 2 三電這塊的信息
豐田這次發(fā)布的信息還是挺多的,豐田使用了很多的高壓線纜來做四驅系統(tǒng),如下圖所示。
這次發(fā)布的信息,對電池的細節(jié)方面沒有披露特別多內容,從目前的信息來看,這套解決方案也是和之前類似的模組設計,沒有細節(jié),可能有了一定的改進。
圖4 電池組的布置
在這個里面最奇怪的地方,是高壓線纜還在后方通過一個小型的裝置扭了一下,不知道有什么特殊的用意。豐田把配電這塊,在車輛前部做成一個大的集成設計。
圖5 豐田的四驅系統(tǒng)的高壓系統(tǒng)連接
圖6 豐田的地板情況
小結:
我感覺豐田對于質量的追求,也帶到了電動汽車時代。
電池壽命增加是否可以帶來很多的商業(yè)模式的變化,這個我們在后期可以繼續(xù)探索和思考。
我個人判斷,豐田的首臺全球平臺的電動汽車,可能還是比較中規(guī)中矩吧,并沒有徹底要改換原有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