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tǒng)版本:可控硅系統(tǒng)
可控硅工作原理:當正電位加到器件的陽極時,在一定的電壓范圍內,器件仍處于關斷狀態(tài)。然而,當正電壓大于一定的電壓時,該器件迅速轉變?yōu)榈?a class="article-link" target="_blank" href="/e/1682917.html">電阻傳導狀態(tài)。當加在可控硅陽極和陰極之間的電壓低于磨合電壓時,該器件就會關閉。
可控硅具有三個PN結(J1、J2、J3),構成了四層P1N1P2N2結構,如下圖所示??煽毓鑼ν庥腥齻€電極,由第一層P型半導體引出的電極稱為陽極A,由第三層P型半導體引出的電極稱為控制極G,由第四層N型半導體引出的電極稱為陰極K,其中控制極G的存在使得可控硅的工作特性不同于二極管。
當陽極A端加上正向電壓時,BG1和BG2管均處于放大狀態(tài),此時由控制極G端輸入正向觸發(fā)信號,使得BG2管有基極電流ib2通過,經過BG2管的放大后,其集電極電流為ic2=β2ib2。而ic2沿電路流至BG1的基極,故有ib1=ic2,電流又經BG1管的放大作用后,得到BG1的集電極電流為ic1=β1ib1=β1β2ib2。此電流又流回BG2的基極,使得BG2的基極電流ib2增大,從而形成正向反饋使電流劇增,進而使得可控硅飽和并導通。由于在電路中形成了正反饋,所以可控硅一旦導通后無法關斷,即使控制極G端的電流消失,可控硅仍能繼續(xù)維持這種導通的狀態(tài)。
(圖片來源于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