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飛凌、瑞薩、德州儀器、Rapidus等芯片大廠紛紛啟動新晶圓廠建廠計劃,業(yè)界預估四家大廠在擴產(chǎn)投入的金額達到250億美元。
英飛凌:投資50億歐元德國建廠,史上最大的單筆投資
2月16日,英飛凌表示,已獲準在德國德累斯頓建設一座價值50億歐元(53.5億美元)的芯片工廠,計劃于2026年投產(chǎn)。英飛凌表示,這將是它歷史上最大的單筆投資,預計創(chuàng)造約1000個工作崗位。該公司正在為此項目尋求10億歐元的公共資金。
英飛凌還稱,計劃建設的工廠將生產(chǎn)功率半導體和模擬/混合信號組件,滿負荷生產(chǎn)時,其每年的營收將與投資額大致相同。
德國經(jīng)濟部批準了該工廠的早期項目,允許英飛凌在歐盟委員會完成法律補貼方面的檢查之前開始建設。德國經(jīng)濟部長羅伯特·哈貝克對這一消息表示歡迎,他認為這是德國具有商業(yè)投資吸引力的一個標志。
(路透社報導)
瑞薩:考慮擴大日本以外芯片產(chǎn)能
2月16日,日本車用芯片大廠瑞薩電子表示,為降低未來對車廠和其他重要客戶的供應鏈中斷風險,考慮擴大日本以外地區(qū)的芯片產(chǎn)能。
瑞薩CEO柴田英利表示,日本在建造和營運新廠上面臨著一些挑戰(zhàn),包括相對高的水電成本、地震和人才有限。擁有許多選項總是比較好,不只是在日本,而是各個地區(qū)。
盡管整體半導體業(yè)市況波動,但瑞薩本月稍早表示,車用產(chǎn)品庫存仍低于公司目標水準。柴田當時說,下季目標是將供應量提高到略高于預期需求。
德州儀器:將在猶他州李海建第二座12英寸晶圓廠
2月16日,德州儀器計劃在美國猶他州李海 (Lehi) 建造第二座 12 英寸半導體晶圓制造廠。該工廠緊鄰德州儀器位于該地區(qū)的現(xiàn)有 12 英寸晶圓制造廠 LFAB,建成后,這兩個工廠將合為一個晶圓制造廠進行運營。這是該公司在猶他州110億美元投資的一部分。
新工廠預計將于 2023 年下半年開始建造,最早于 2026 年投產(chǎn)。該工廠將加入德州儀器現(xiàn)有的 12 英寸晶圓制造廠陣營,包括德州達拉斯 (Dallas) DMOS6;位于德州理查森 (Richardson) 的 RFAB1 和 RFAB2;以及位于猶他州李海 (Lehi) 的 LFAB。同時,德州儀器正在德克薩斯州謝爾曼建造四座 12 英寸半導體晶圓廠。
即將接棒德州儀器總裁及首席執(zhí)行官的現(xiàn)任執(zhí)行副總裁及首席運營官 Haviv Ilan 表示:“這個新工廠是我們12 英寸晶圓產(chǎn)能長期規(guī)劃的一部分,以滿足未來幾十年內(nèi)客戶的需求。電子產(chǎn)品、尤其是工業(yè)和汽車市場的半導體需求預計將在未來持續(xù)增長,現(xiàn)在正是我們進一步擴大自有制造能力的最佳時機。”
(德州儀器官網(wǎng)報導)
Rapidus:考慮在日本北海道建芯片廠
2月15日,據(jù)東京電視臺報導,由日本國家支持的芯片企業(yè)Rapidus正考慮在日本北海道建設第一家制造廠。
Rapidus表示,最早可能會在2月底正式?jīng)Q定新工廠選址,北海道西南部約有10萬人口,千歲市是一個可能的選址地點。
Rapidus是豐田汽車、索尼和其他六家日本公司成立的一家合資公司,它與IBM簽署了合作協(xié)議,將共同開發(fā)2納米芯片項目。Rapidus的目標是從2027年起量產(chǎn)這種芯片。
日本政府已表示將向Rapidus投資700億日元,Rapidus本月早些時候透露,需要大約7兆日元的資金,其中大部分是政府撥款,才能在2027年量產(chǎn)2nm芯片。
或影響代工廠接單
全球汽車芯片市場中,英飛凌為業(yè)界龍頭,瑞薩、德儀分居第三、四位,這三家廠商是采用IDM模式,并有類比IC、微控制器等產(chǎn)品,過往多委由臺積電、聯(lián)電等晶圓代工廠生產(chǎn)。
近年車用芯片大廠為了縮短交期,直接向晶圓代工廠接洽合作,特別是下世代車用IC設計更復雜也需要更高階或特殊的半導體制程支援。隨著這些IDM廠大舉興建自有產(chǎn)能,未來車用芯片供應或更順暢,但也會削減委外代工訂單,影響臺積電、聯(lián)電等接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