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原 發(fā)自 副駕寺,智能車參考 | 公眾號 AI4Auto
2024年,果然更卷了。
剛剛,激光雷達頭部玩家Luminar官宣裁員20%,同時還宣布要把生產轉外包,公司全面轉型。
公司CEO遺憾寫道,這是非常困難的決定,但為了保證公司在市場中的領先地位,以及最大化成功的長期目標,所以不得不這么做。
窗口期正在不斷縮短。
Luminar轉型
以上裁員、生產模式轉變的種種,都是由于Luminar公司決定轉型,這些舉措則是轉型的第一步。
公司CEO在公告中進一步闡釋道,由于業(yè)務在技術、產品、工業(yè)化、商業(yè)化方面達到新的階段,同時公司在資本市場面臨的挑戰(zhàn),因此公司決定,將業(yè)務轉向更“輕資產”的模式。
首先就是生產流程轉為外包。Luminar將更多的工業(yè)化流程外包給現(xiàn)有的合作伙伴,具體包括哪些公司并未透露,但會在未來分享更多細節(jié)。
而公司現(xiàn)有的佛羅里達工廠,將保持正常運營,不過今后主要用于研發(fā)和測試方面。
Luminar認為,生產轉外包后意味著能夠擁有更大產能,同時降低工業(yè)化生產的成本支出、提高盈利能力,還能進一步加快下一代產品的上市速度。
其次,公司還要全面降低成本。
而降本的舉措包括,正式員工人數(shù)減少20%,這大約會影響到140名員工,目前裁員通知已經(jīng)下發(fā)。
同時,公司還會精簡其他成本,將部分組織結構扁平化,以及終止部分承包商的合作,以實現(xiàn)財務方面的靈活性。
根據(jù)Luminar的規(guī)劃,這些舉措短期內每年可以節(jié)省超8000萬美元(約5.8億元)的成本;長期來看,在未來5年內節(jié)省成本規(guī)模可以超過4億美元(約29億元)。
公司創(chuàng)始人兼CEO Austin Russell(奧斯汀·拉塞爾)在公告結尾表示,作為團隊的領導者,做出此類決定并非易事,但為了公司能在未來十年內處于最佳位置并實現(xiàn)最大的成功,這些舉措是有必要的。
為了實現(xiàn)長期目標以及解決現(xiàn)在面臨的資本挑戰(zhàn),公司不得不轉型。
Luminar怎么會裁員轉型
還是先簡單介紹一下Luminar這家公司。
創(chuàng)始人奧斯汀并非行業(yè)老炮兒,2012年Luminar成立時,他只有17歲。
但從高中開始,他就在加州歐文分校貝克曼激光研究所學習,師從光學大牛Jason Eichenholz(后成為Luminar聯(lián)創(chuàng)和CTO),高中畢業(yè)后還考入斯坦福大學讀應用物理。
不過和那些硅谷天才一樣,奧斯汀在斯坦福讀了三個月就退學了,專注于Luminar業(yè)務,并且自己設計和制造激光雷達組件。
公司也隨之隱姓埋名5年,直到2017年才漸漸活躍于資本市場,A輪就拿下3600萬美元融資(約2.6億元)。
從一開始,奧斯汀明確公司就是要做激光雷達,而且是擁有更高分辨率和更遠范圍的激光雷達,因為他認為激光雷達是挽救生命的技術。
在2018年,公司宣布已經(jīng)在激光雷達方面擁有完全集成的技術堆棧,其中專用集成電路設計已經(jīng)迭代到第七代。
代表產品Iris在2019年初步亮相,波長是1550nm(當時大多是905nm),并符合車規(guī)級標準,最遠探測距離能達到500m,可用于在乘用車、Robotaxi和卡車上實現(xiàn)自動駕駛。
再加上在精度、穩(wěn)定性、安全等方面的性能提升,Iris亮相時就被譽為是激光雷達里的“顛覆者”。
技術能力成為公司最大的招牌,國際巨頭OEM、Tier 1的合作紛至沓來,英偉達、Mobileye、高通、豐田、沃爾沃、奔馳、奧迪、上汽等等都成為Luminar的合作對象。
2020年,Luminar登陸納斯達克,上市前估值就已達到34億美元(約246億元),后一度成為美股市值最高的激光雷達企業(yè)。
但這幾年潮水退去,昔日熱鬧非凡的行業(yè),有越來越多的玩家撐不住了。
2022年,兩家激光雷達頭部公司Ouster和Velodyne宣布合并,抱團過冬;同為頭部公司的Quanergy直接宣布破產、業(yè)務全面出售,而這距離Quanergy上市才剛剛過去9個月。
在這之中,訂單量、量產進度都還不錯的Luminar盡管暫時沒有曝出什么不利消息,而從現(xiàn)在來看,只是那會兒沒曝而已,公司財務方面早已面臨不小的壓力。
雖然總收入方面,這幾年Luminar收入不斷攀升,2023年總收入達到6977.9萬美元(約5.1億元),比上一年增長71.5%。
但實際上也是在2023年,公司的產品,或者說激光雷達才成為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這意味著Luminar其實和其他玩家一樣,都或多或少受到量產進度的困擾。
同時,公司還是在持續(xù)虧損中。2023年凈虧損為5.71億美元(約41.3億元),比去年增加28%。
更不必提公司日益減少的現(xiàn)金儲備。截至2023年末,公司賬上現(xiàn)金、現(xiàn)金等價物和限制性現(xiàn)金只有1.41億美元(約10.2億元),完全不夠花的。
光是從這三個指標就能看出Luminar經(jīng)營狀況并不健康,更不要說除了收入、盈利狀況外,還有自由現(xiàn)金流等多項指標都未達到預期,連公司自己對2023年的定義都是“逆風的一年”。
這家昔日的全球第一激光雷達公司,市值縮水已經(jīng)超過80%。
而除了公司本身因素外,同樣值得關注的是,激光雷達在汽車特別是乘用車市場并非不可替代,雖然代表著車端傳感器的一條應用路線,但其自身的領先地位并不牢固。
居高不下的成本是激光雷達最大的硬傷。這不僅妨礙到其普及程度,并且在近年來愈演愈烈的價格戰(zhàn)中,成本問題還會減弱激光雷達的優(yōu)勢,更何況還有4D毫米波雷達這種尋求激光雷達替代的產品。
再加上隨著AI算法的發(fā)展,大模型的應用、新算法的出現(xiàn),以往被質疑可靠性的純視覺路線在這幾年成果頗多,并且也在量產車上證明了能力。
比如特斯拉在2022年首次公開引入使用的Occupancy Network占用網(wǎng)絡,即俗稱的OCC,就是能利用視覺圖像,通過體素化(Voxel)的方式理解和處理空間信息,以替代激光雷達能夠提供的,實時還原構建3D空間的效果。
OCC的引入,讓算法不用去判斷這個物體是什么,只用考慮這個地方是否有物體占用,從而避免傳統(tǒng)視覺算法的錯檢漏檢問題,跳出訓練集的局限性,大幅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種種內外因素加在一起,Luminar急需改革渡過難關。
一個有意思的細節(jié)是,激光雷達反對派頭號人物馬斯克曾在2021年時曝出和Luminar達成合作,使用Luminar的激光雷達開發(fā)和測試自動駕駛系統(tǒng)。
當時,這一消息還被解讀為馬斯克是自己打自己的臉,意識到激光雷達的優(yōu)勢所以反悔了。
但現(xiàn)在,依賴完全純視覺方案的FSD V12已經(jīng)實現(xiàn)三域貫通的智能駕駛,正準備向更高階的自動駕駛迭代。
而另一邊,Luminar苦于盈利能力,不得不裁員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