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吃到版本紅利的英偉達
    • 被調查的原因
    • 更深層的原因也許在邁絡思身上!
    • UCle聯(lián)盟的誕生與Chiplet時代
  • 相關推薦
申請入駐 產業(yè)圖譜

英偉達違規(guī),被中國反壟斷調查!萬字超硬核長文!

2024/12/10
7615
加入交流群
掃碼加入
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
參與熱點資訊討論

昨天晚間有一條爆炸性消息傳遍全網。

英偉達因為涉嫌壟斷,被中國有關部門立案調查!

這種無異于核彈級別爆炸消息,自然引起各種自媒體的關注,然后各位都懂的,就網上這幫90%自媒體的水準,一個比一個菜,都不看內容開始瞎猜了,什么制裁英偉達高算力的,什么不準英偉達Orin上車的,反正胡說八道,什么論調,什么結論都有,各種陰謀論甚囂塵上。

半導體芯片這塊,還得看我啟哥的專業(yè)度。

今天結合英偉達/麥洛斯被反壟斷立案調查,以及擴到NV LINK相關的話題,再延伸到CXL,UCIe等后摩爾時代Chiplet概念,啟哥一次性給你講透透的!

吃到版本紅利的英偉達

說道英偉達,相信現在大家都知道,這個最早做圖形處理器芯片起家的,曾經默默無聞的小公司,發(fā)展壯大到現在一度是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幾乎和蘋果平起平坐。

截止到2024年12月9日23點,英偉達現在的市值是3.4萬億美金,蘋果是3.69萬億美金,兩者相差不到10%,幾乎不相上下。

隨著AI時代的到來,英偉達從GPU上延伸出來的統(tǒng)一流處理器構架的GPGPU(通用計算處理器),再加上英偉達的獨創(chuàng)的CUDA平臺,幾乎霸占了現在AI芯片時代最基礎的東西。無論是“首富馬斯克”,還是微軟,還是其他做AI大模型的公司,都追著給英偉達下訂單。

無他,英偉達的GPGPU+CUDA生態(tài)圈,在當下階段就是無敵的存在,不管賣什么價格,別人都瘋搶它家的卡,這也給英偉達帶來超高的利潤,導致英偉達把把業(yè)績超預期,于是短短幾年內英偉達被頂到3.4萬多億美金的市值,細算下來上百倍的投資回報!

業(yè)績實在是太猛了!

確實業(yè)績實在太好了,在AI時代,英偉達吃飽了時代的紅利,并且把競爭對手英特爾,AMD們甩到連車尾燈都看不到的境地!

英特爾如今區(qū)區(qū)900億美金,AMD也只有2165美金,兩個公司加一起,才3000億美金出頭,連英偉達市值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AI時代也確實是英偉達的時代,起碼英偉達真的吃到了最大的版本紅利,而且這種紅利可能還能讓英偉達吃好久。

被調查的原因

今天中國有關部門對英偉達涉嫌壟斷的調查,并不是英偉達它家的GPU/GPGPU賣太好了去調查。

英偉達GPU/GPGPU賣的好,是因為它技術確實牛逼,這種因為技術太厲害天然形成市場壟斷地位的,是沒辦法用反壟斷這種理由去調查它。比如隔壁的光刻機巨頭ASML,目前ASML占據90%的高端光刻設備市場,這可比英偉達還牛,但是也沒見過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比如日本,歐盟,美國給ASML開罰單,甚至連調查控訴都沒有,說穿了ASML靠自己真本事吃飯,而不是靠限制市場競爭,壟斷行業(yè)的行為才拿到90%的市場份額。

壟斷,從另外一種角度理解,應該叫“人為設立壁壘,限制市場競爭,利用自己行業(yè)優(yōu)勢地位影響客戶判斷,以及強行捆綁銷售”。

反壟斷,反的就是這種限制市場自由競爭的行為,反的是強行捆綁銷售。

那這次具體啥原因呢?

一是之前中國有客戶多次舉報英偉達,其次我認為問題出在邁絡思身上!

邁絡思,Mellanox,在2019年,英偉達高調宣布以69億美金價格收購它,目前它是英偉達的一個事業(yè)部,并且更名為?Nvdia Networking。

這家公司以前是一個以色列芯片公司,邁絡思是為服務器,存儲,超融合基礎設施提供以太網交換芯片,以太網交換設備,以及Infiniband智能互聯(lián)解決方案的公司。

2年前巴以沖突爆發(fā)中,開局就是以色列的一個Party上多名無辜路人被炸,老黃曾經發(fā)推特紀念過這事,說是一個好友的女兒死于這場爆炸案,實際上這就是邁絡思創(chuàng)始人的女兒。

在2020年的時候,中國批準這次收購案。

但是在當時批準收購案中,中國加了不少條件,要求英偉達履行以下義務,包括但不限于:

(一)向中國市場銷售英偉達GPU加速器與邁絡思高速網絡互聯(lián)設備時,不得以任何方式強制進行搭售,或者附加任何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條件;不得阻礙或限制客戶單獨購買或使用上述產品;不得在服務水平、價格、軟件功能等方面歧視單獨購買上述產品的客戶。

(二)依據公平、合理、無歧視原則向中國市場繼續(xù)供應英偉達GPU加速器、邁絡思高速網絡互聯(lián)設備和相關軟件、配件。

(三)繼續(xù)保證英偉達GPU加速器與第三方網絡互聯(lián)設備、邁絡思高速網絡互聯(lián)設備與第三方加速器的互操作性。

(四)繼續(xù)保持邁絡思高速網絡互聯(lián)設備點對點通信軟件和集合通信軟件的開源承諾。

(五)對第三方加速器和網絡互聯(lián)設備制造商的信息采取保護措施。

此外還有2條保密條款,我們不得而知。

很顯然英偉達曾經在收購的時候承諾過,在銷售GPU以及邁絡思相關產品的時候,不得強行搭售或者附加不合理的交易條件,必須做到公平,合理,無歧視的原則,繼續(xù)提供相應的產品和服務。

很顯然不僅是GPU,包括邁絡思相關,英偉達沒有做到。

最典型的就是自2022年開始,英偉達就多次對中國市場斷供GPU產品,嚴重違反當時的承諾。

當然這條還有辯駁的理由和空間。

英偉達作為美國公司,必須遵守美國相關法律,由于美國加大對華管制措施,造成英偉達產品無法正常出口中國,從道理上講屬于“不可抗力”的原因。

所以這次中國的反壟斷調查一定程度上也能看成:12月2日,美國將中國140家公司列入實體清單后,中國針對美國的強硬反制措施。

雖然英偉達有充足的理由來辯解,但是該罰還是得罰,也算給美國公司提個醒。

按照中國《反壟斷法》規(guī)定,中國最高能處以不高于上一年度銷售額的10%,按照2023年英偉達在中國區(qū)103億美金的銷售金額算,那么這張罰單至少1億美金起步,最高能罰到10億美金。

如果情節(jié)嚴重的,影響惡劣的,甚至可以罰到二倍以上,五倍以下,那么最高這張罰單可以開到50億美金!

有人會問,為什么一個美國公司收購一個以色列公司,還居然要中國同意?

因為在高度市場化經濟中,反壟斷是所有奉行自由經濟的一個基石標準!

在全球化經濟體系中,跨國并購活動通常受到被收購公司所在國家法律法規(guī)的約束。這是因為任何企業(yè)在全球范圍內的業(yè)務布局都可能影響到市場競爭、技術流通、產業(yè)安全等多個方面。特別是對于關鍵技術領域,如半導體、通信等,各國政府往往會對外國企業(yè)的并購行為進行更為嚴格的審查。

恰好,中國又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場,英偉達和邁絡思又同時在中國有大量的業(yè)務,除非敢說,中國區(qū)市場我不要了,那么你可以不經過中國的批準強行收購,但是事實上沒人會這么做,英偉達根本不可能放棄中國市場的,自然而然,也要獲得中國方面的批準。

中國曾經利用反壟斷審批這條規(guī)定,拖死卡死過多起美國公司大型跨國并購案,比如英特爾收購以色列高塔半導體,博通收購VMware,高通收購NXP,博通收購高通,黑石收購SOHO等等,最終讓他們拖不起而放棄。

也算是中國對抗海外科技霸權,防止出現巨無霸企業(yè),影響國家安全,影響中國自己利益的一個殺招。

更深層的原因也許在邁絡思身上!

大部分人都說因為英偉達限制相關GPU/GPGPU產品出口到中國所以被罰,這個說法對,但是我還認為可能邁絡思的問題更嚴重一些。

根據啟哥的了解到信息,邁絡思確實有搞壟斷的嫌疑!

網上有位大佬的想法基本和我不謀而合。

英偉達曾經在2018年推出了NV link這種專有網絡協(xié)議,以繞開傳統(tǒng)的PC總線構架PCI-E,畢竟PCI-E是英特爾主導的東西,通過PCI-E訪問其他資源和I/O設備還得經過CPU,然后英特爾CPU里面不僅常駐PCI-E的bug,還十年間不怎么更新,用老掉牙的帶寬把老黃的GPU卡死死的,從而限制GPU發(fā)揮空間,氣的老黃大罵:英特爾,求求你做個人吧!(這句話是我替老黃說的)

很明顯收購邁洛思后,邁洛思最開始是做智能網卡芯片和網關設備的,有很強的芯片硬件的開發(fā)能力和資源。

于是英偉達在原來上NV Link協(xié)議是整合并優(yōu)化了邁洛思的網卡芯片,等于把軟件和硬件強行綁定,并且利用NV Link的超大帶寬和超高速率,讓GPU和GPU之間能夠繞開PCI-E,形成自己的高速直連通道,充分發(fā)揮自己GPU的性能。

目前NV Link的速度差不多是PCI-E Gen 5標準的3倍,簡直恐怖如斯。

同時因為Ai時代的到來,GPU/GPGPU站到舞臺中間,把傳統(tǒng)CPU逼到邊緣角落,畢竟多賣一塊GPGPU就等于少賣好多塊CPU!

英偉達利用GPGPU的強勢地位,加上CUDA生態(tài),再加上NV Link的速度優(yōu)點和私有協(xié)議壟斷,等于在傳統(tǒng)PC之外建立了自己的NV王國?。?!

然后你想要利用英偉達GPGPU的特性,想要利用GPGPU的算力,想要把自己的資源放到英偉達生態(tài)圈里去,對不起,你必須要用NV Link。

然后從智能網卡,到DPU,到網關設備,到NV Link服務器,全是邁洛思的東西!

你不想用,也得用!

軟硬綁定,生態(tài)壟斷,各位看到了吧,無敵是多么寂寞!

所以上面這位大佬提到,NV link原來是一套私有協(xié)議,結果英偉達強行把NV Link和邁洛思芯片等硬件綁定到一起,請問客戶能用NV Link,而不選擇使用邁洛思的產品嗎???不能,所以這不算壟斷這算什么?

因此確實是違反了當初和中國市場監(jiān)管總局反壟斷簽署的限制性條款,這點是啟哥從專業(yè)角度延伸開去的一種解讀,算我自己的理解,因此我說也許除了GPU/GPGPU限售之外,除了地緣ZZ因素之外,NV Link與邁洛思這種強綁定關系,多少也有點問題,這也是可能會引起中國的反壟斷調查的原因之一!

以上內容是我啟哥個人理解,歡迎大家評論區(qū)探討。

除了上面這位大佬,我還沒看到其他人有一層觀點和認識,這一波啟哥在大氣層?。?!

(容我裝個B~,畢竟我也需要情緒價值)

前文提到過的PCI-E的事,啟哥再給你們好好講解一下。

實際上在過去幾十年的時間里,CPU的存儲子系統(tǒng)部分,幾乎是被英特爾完整地封閉在它私有的生態(tài)里面。為了賺錢英特爾想盡一切辦法限制你。比如在合作合同里面嚴格限定了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包括HP、Dell、聯(lián)想,任何想在內存上做點手腳的優(yōu)化,都是不能做的,甚至同樣核心的一顆CPU,就因為支持不同容量的內存,都能賣兩個價格。

英特爾一直以來打造理念就是CPU是宇宙中心,這種思路為CPU銷售上的高溢價是很有幫助的。但為了維持保持這種中心化的形態(tài),英特爾干了不少缺德的事。比較典型的案例:某些內存數據庫,缺的不是算力,就是缺內存容量想擴展的,不行,你得買CPU才能擴內存。歷史上有很多公司嘗試過某些歪路子,例如利用QPI(英特爾自己的內部總線)擴展,要么失敗,要么被英特爾制止,總之被限制死死的。

想繞開CPU,英特爾表示你們想的美!讓內存和其他處理器直連?讓GPU不僅過CPU就能訪問內存資源?門都沒有!

道理很簡單,傳統(tǒng)PC通用總線PCI-E被英特爾牢牢地把控著。

PCI-Express,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簡稱“PCI-E”,它是一種高速串行計算機擴展總線標準,它原來的名稱為“3GIO”。

在90年代時PCI總線替代了ISA總線后,PCI總線成為計算機局里的I/O總線標準一直使用至今。

在2001年,英特爾提出更強的PCI-Express總線標準,旨在替代舊的PCI,PCI-X和AGP總線標準,這個接口規(guī)范組織PCI SIG里雖然有不少其他大佬,但是由于在系統(tǒng)里PCI-E必須和CPU互聯(lián),因此英特爾就又有很強的話語權。

從主板上顯卡的專用接口就從AGP變成PCI-E開始,英特爾又開始搞壟斷了。

總結起來,因為過去英特爾在CPU上的強勢,造成兩個最重要的資源內存資源和系統(tǒng)總線PCI-E都被英特爾卡死死的,所有人都要聽命于英特爾,畢竟這是繞不過去的門檻,英特爾在CPU上隨便整點花樣,你就要買單,趁機就能賺更多的壟斷利潤。

所以英特爾是這個世界上最封閉的家伙,出了名的吸血鬼。

近年來,因為自家擠牙膏能力不足,為了避免其他設備異構架芯片比如英偉達的GPGPU這些玩意兒喧賓奪主,英特爾故意阻礙了PCI-E接口的演進,明明提頻到64G/s甚至更大帶寬的都是早就能做的事,英特爾就硬是要拖著不給增加,真拿它沒辦法。

天下苦英特爾久已!不管是誰都很想打破英特爾的壟斷。

特別英特爾拖著PCI-E不提速,其他公司早就不爽了,紛紛弄出各種總線技術組成各種聯(lián)盟來和英特爾競爭。大家都希望通過新的總線技術能突破英特爾的壟斷和封鎖,比如英偉達的NV Link,IBM主導的OpenCAPI,反“英特爾陣營”的Gen-Z等等。

即使初衷略有不同,但它們的最終目的,簡單理解就是將內存虛擬成一個全部運算單元共享的共享池,不讓CPU一家獨占,同時讓自己的處理器和其他設備能夠更方便的互聯(lián)。

其他陣營玩家:

于是各路人馬都在總線構架這條“芯路”上爭的面紅耳赤。不過英特爾都不當回事,你們隨便玩,我CPU不跟,你們就翻不出什么花樣了。

其中反應最激烈的當屬英偉達的老黃,老黃一直都在反抗CPU為中心。

老黃一直喊話:英特爾,求你做個人吧,改改GPU和CPU之間的PCI-E接口吧,這老爺車的速度實在受不了。因為縱使顯卡性能逆天,但是接口速度帶寬擺著,無法發(fā)揮出最強協(xié)同效果。

英特爾一直無動于衷,于是老黃就搞以CUDA為中心,去CPU中心化,畢竟誰愿意做配角呢?CUDA的存在從第一天起對CPU就是不友好的,因為CUDA在GPU內部有私有內存,并且通過CudaHostAlloc要求CPU強行抓住部分主內存地址給它用,一個大顆粒的計算任務,在GPU內部獨立完成CPU原本承載的任務調度和內存分配工作,在CPU隔壁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獨立王國。

英特爾一直拖著不給PCI-E提速,對發(fā)揮GPU的性能影響是很嚴重的,所以英偉達不得不搞了自己的NV LINK來互聯(lián)GPU之間的交換,并且快速把速率提升到25G。不過呢,NV LINK需要額外的單板支持才能互聯(lián),大多數單板只有PCI-E槽位,很難大范圍推廣。所以英偉達只能持續(xù)挖潛,大搞PCI-E上的GPU 直連技術,用PCI-E點對點直通,去CPU中心,這里面包含了SSD的直連技術,還有和Mellanox合作的遠程直接數據存取直連。

不過英特爾也是狠角色,在skylake核心開始,PCI-E點對點直連性能只有2GB,滿帶寬32GB。英特爾說這是他們設計上的一個bug,雖然是bug,但長期駐留勘誤表,作為bug就一直沒被修正。

這個bug讓英偉達欲哭無淚,要直連就得再在單板上加裝一顆PCI-E接口開關芯片,成本高的不行。

于是英偉達直接購買了網卡公司Mellanox,可以預見的未來,所謂DPU DOCA一定會增加某種接口或者手段,保證GPU和網卡之間的高效直通,繼續(xù)向去CPU中心化的道路前進。

但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萬萬沒想到,以AI和云計算的時代爆發(fā),讓英偉達站到了舞臺中間!

Ai+云計算的這一波的爆發(fā),給了英偉達GPU帶來巨大增長空間,讓老黃笑的合不攏嘴,因為AI算力云服務為了增加算力買英偉達的GPU/GPGPU的越多,買英特爾CPU的就越少。

所以大家就看到了英偉達業(yè)績連年新高,把把超預期,而英特爾原地踏步,被甩的越來越遠。

Ai+云計算時代下GPU大賣還是讓英特爾感到深深地不安,英特爾的CPU就是宇宙中心,就是你大爺的根基被動搖了。

你要是英特爾,你咋辦?莫非笑看老黃一騎絕塵?然后回頭繼續(xù)擠牙膏?

面對GPU的強勢進攻以及其他各路人馬的圍剿,英特爾深思熟慮一個月后做出一個違背祖宗的決定,主動把蛋糕放到了桌子上!

最終,英特爾破天荒的鼓起勇氣打開大門,搞了一個新的互聯(lián)總線標準聯(lián)盟——CXL,表示歡迎各位大爺來玩。這個總線技術底層技術就是PCI-E。也就說英特爾把PCI-E技術拿出來,給行業(yè)讓利!

2019年3月,英特爾公布了牽頭開發(fā)的CXL開放互連技術,表示CXL互連總線技術將服務于下一代高性能計算、數據中心,底層基于PCIe,可消除CPU與設備、CPU與存儲之間的計算密集型工作負載的傳輸瓶頸,顯著提升性能。

并在同年9月20日,在英特爾主導下,包括阿里巴巴、思科、戴爾EMC、Facebook、Google、HPE、華為、微軟等業(yè)界巨頭們聯(lián)合宣布,CXL聯(lián)盟(Compute Express Link Consortium)正式成立,并公布了新的董事會成員。

于是這便有了CXL聯(lián)盟?。?!

說穿了,就說是英特爾并不希望看到自己的CPU和PCI-E被丟進歷史的垃圾堆而做的最后反抗。

英特爾以開放的姿態(tài),以PCI-E底層技術為主,加入了各種新協(xié)議,新功能,讓這條總線保持一定的競爭力,以對抗英偉達和他的GPGPU+NV Link 帝國!

這不CXL 3.2版本都來了,繼續(xù)優(yōu)化設備監(jiān)控和管理,擴展安全性。

Compute EXpress Link 3.2規(guī)范的亮點包括:

優(yōu)化CXL內存設備監(jiān)控和管理 - 用于內存分層的新CXL熱頁監(jiān)控單元(CHMU);常見事件記錄;與PCIe管理消息直通(MMPT)的兼容性;CXL在線固件(FW)激活功能

用于操作系統(tǒng)和應用程序的CXL內存設備的增強功能 - 軟件包修復(PPR)增強功能;針對CXL存儲設備的附加性能監(jiān)控事件

使用可信安全協(xié)議(TSP)擴展安全性 - 適用于僅主機相干主機管理設備的新元位存儲功能

存儲器(HDM-H)地址區(qū)域 - 通過擴大IDE保護范圍提高安全性;提高具有反向無效(HDM-DB)功能的僅主機相干設備管理內存的安全性;增強互操作性的合規(guī)性測試

與所有以前的CXL規(guī)范完全向后兼容

CXL聯(lián)盟主席Larrie Carr表示:“我們很高興地宣布發(fā)布了CXL 3.2規(guī)范,通過增強CXL存儲設備的安全性、合規(guī)性和功能來推進CXL生態(tài)系統(tǒng)。CXL聯(lián)盟將繼續(xù)開發(fā)開放、連貫的互連,并為異構內存和計算解決方案實現可互操作的生態(tài)系統(tǒng)?!?/p>

總線標準也算是生態(tài)之爭,面對英偉達和它的NV Link的咄咄逼人,英特爾不想死,就必須做出對應改變!

這就是英特爾放到桌子上的蛋糕,一次對產業(yè)的巨大讓利,但是也有人說這英特爾的陰謀2.0。

也確實,在CXL聯(lián)盟誕生沒多久之后,之前反英特爾的Gen-Z陣營就基本倒向CXL了。

UCle聯(lián)盟的誕生與Chiplet時代

CXL聯(lián)盟建立沒多久,在CXL基礎上發(fā)展出來的,由更多行業(yè)大佬參加的新的總線標準UCle來了。

2022年3月3日,全球知名芯片制造商英特爾、臺積電、三星聯(lián)手芯片封測龍頭日月光,攜AMD、Arm、高通、谷歌、微軟、Meta等科技行業(yè)巨頭推出了一個全新的通用芯片互聯(lián)標準:通用小芯片快連,Universal Chiplet Interconnect Express,簡稱UCle標準。

該協(xié)議專為Chiplet而設置,旨在為小芯片互連制定一個新的開放標準,簡化相關流程,并且提高來自不同制造商的小芯片之間的互操作性。該標準下,芯片制造商可以在合適的情況下混合構建芯片。

UCle聯(lián)盟之前的CXL聯(lián)盟相比,這里面多了臺積電,日月光等制造型公司,依然不變的是選擇強硬到底不和英特爾同流合污的老黃,(老黃不要慫,就是干它?。?,以及表示我木有興趣的蘋果。

換句話說,在CXL聯(lián)盟上多了不少做硬件落地的公司,比如臺積電,三星,日月光這種。

這幾個公司加入UCle聯(lián)盟也很直接,很希望自己原來的工藝平臺能成為UCIe的硬件落地通用標準,不僅有更多生意,還能讓自己的標準成為行業(yè)標準,收專利費都不得了!

這就是啟哥經常說的,一流的公司賣標準,二流公司賣技術,三流公司賣產品,四流公司賣自己勞動力。

當然了,最賺錢,利潤最高的一定是前三類公司,第四類公司都是賺辛苦錢的,還是那句話:辛苦不賺錢,不賺辛苦錢,賺錢不辛苦!

再思考一下英特爾在這個局中的位置。

很久以前有一個新聞,是說英特爾授權X86 CPU軟核IP給客戶,再利用自己的代工和先進封裝,以及CXL/UCIe總線標準,英特爾希望在后摩爾Chiplet時代繼續(xù)成為宇宙中心的想法。

2年前,我記得集微網對我的專訪中就提到過這個問題,當時我很官方的提了一大堆好處和優(yōu)點,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實際上我的內心:英特爾,該死,AMD,Yes!

我再用英特爾的CPU,我是狗,14900有bug的恨,我還沒消呢!

當時原文內容:

當時基辛格博士上任,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基辛格隨后拋出英特爾翻身計劃:英特爾IDM2.0戰(zhàn)略。

在基辛格的規(guī)劃中,進一步明確產品設計、制造工藝、代工等業(yè)務戰(zhàn)略及長期演進路線圖。公司依托IDM2.0策略,將業(yè)務線劃分為新興業(yè)務(IFS、AGX、Mobileye)和傳統(tǒng)業(yè)務(DCAI、CCG、NEX等)。

包括對IDM商業(yè)模式的進一步優(yōu)化和迭代,具體包括:加大對先進制程工藝的投資,加大晶圓廠的建設投資,以期延續(xù)摩爾定律;對于自家產品,不僅以自己晶圓廠生產,同時也可以對外尋求外部代工;對外開放自家代工能力,不再局限于設計、制造、封裝測試等環(huán)節(jié)的一手包辦。

經過調整后,英特爾2.0包含三個方面:

1、內部完成大部分產品的生產:

在演講中,基辛格重申英特爾將在內部生產大部分產品。他認為這是英特爾的關鍵競爭優(yōu)勢之一,有助于產品優(yōu)化,提升英特爾的營收和供應能力。

2、擴大對第三方制造能力的使用:

為優(yōu)化英特爾在成本、性能、進度、供應等方面的路線圖,英特爾預計將擴展與其現有第三方代工廠的關系。除了為英特爾生產通信和連接、圖形和芯片組等產品外。未來第三方代工廠或將代工一系列基于英特爾先進工藝的產品,包括英特爾計劃從2023年起提供的客戶端和數據中心產品。

3、將為美歐客戶提供晶圓代工及封裝業(yè)務:

英特爾宣布,未來計劃主要為美國、歐洲客戶進行芯片代工及封裝服務,以滿足全球對半導體生產的巨大需求。為了實現這一愿景,英特爾正在建立一個新的獨立業(yè)務部門“英特爾制造服務部(IFS,Intel Foundry Services )”。IFS將為客戶提供晶圓代工及封裝服務,提供x86、Arm、RISC-V等多種IP組合。

隨后英特爾進行一系列操作比如收購以色列高塔(沒成),同時出售存儲業(yè)務(賣給了海力士控股)以及退出傲騰業(yè)務,成立CXL聯(lián)盟以及UCIe聯(lián)盟等。

專注IDM多年的英特爾,現在從基辛格時代開始,英特爾又一次想做代工。

十年前英特爾曾經為FPGA巨頭之一的阿爾特拉做過一段時間代工,但是合作很不愉快,不僅效率低下,還面臨和自家CPU搶產能的問題,盡管后面英特爾斥巨資收購阿爾特拉,但是FPGA芯片的制造依然給了臺積電,屬于白忙活了。

在2.0戰(zhàn)略時代,英特爾并且不僅是要做單純的晶圓代工,而是想搞系統(tǒng)級代工,關于系統(tǒng)級代工,這個和近年來興起的Chiplet有很大關系。

從技術上來講,在摩爾定律高速發(fā)展幾十年后,在當下已經是百尺桿頭了,想要再進一步異常困難,花費巨大,導致單個晶體管成不降反升,晶體管密度、功耗、尺寸、工藝難度之間的平衡面臨更多的挑戰(zhàn)。然而新興應用對高性能大算力以及異構集成的芯片需求有增無減,因此驅動著業(yè)界探尋新的解決之道。

于是業(yè)界認為“后摩爾時代”來臨,以后要靠Chiplet來給摩爾定律的“續(xù)命”。

Chiplet簡單理解包含了三層概念:異構架,小芯粒以及系統(tǒng)集成。

異構架:短期內解決不同芯片之間的結合問題,如CPU和FPGA,以及DRAM內存之間的不同芯片的如何協(xié)同工作的問題,現在比較典型的方案就是GPU+HBM,遠期要解決甚至不同材料之間整合,比如GaN光電器件和硅器件的整合,它們就是不同半導體材料,不用制程工藝。

小芯粒:是把原生SoC大核各個功能區(qū)的IP進行重排,拆分成一個個小芯粒重新組合,從面對不同市場出發(fā),不同客戶的訴求出發(fā),在成本, 性能和特定功能之間找設計和制造的平衡點。

比如AMD的Zen2芯片方案,當初就是核心Cell用7nm,外圍I/O用14nm,然后整合到一起。

系統(tǒng)集成,包含軟集成和硬集成兩個概念。

系統(tǒng)集成主要是從系統(tǒng)考慮找到最佳解決方案,其中軟集成是指打通底層軟件和系統(tǒng),硬集成是利用先進封裝技術把他們整合一起。

軟集成上現在已經發(fā)展到從軟件和系統(tǒng)的角度去重新定義芯片設計的高度。

而硬件集成就是大家??吹降模鞣N先進封裝,等于是把上面各種方案和訴求實操落地。

如果在載板上集成,就是2D封裝;如果在硅interposer上集成(所謂的Cowos)就是2.5D,如果能做到die-to-die,那種上下堆疊封裝,比如SoIC,那就是3D封裝。

因此Chiplet是從整體系統(tǒng)效率出發(fā),兼顧成本和工藝制造的一種新的解決思路,為后摩爾時代發(fā)展提供一套完整的思路和方案。

在當下特別是在未來制程微縮受限的情況下,但是還要保持芯片性能的持續(xù)躍遷,以及越來越高的系統(tǒng)要求,Chiplet的將會是突破摩爾定律的解法,因此這就是“后摩爾時代”,Chiplet扛大旗的說法來源。

當時英特爾宣稱,現有工藝在單塊芯片上集成的晶體管極限大概為1000億個,而通過系統(tǒng)級代工,未來萬億級晶體管芯片則可行,背后就是這個解決思路。

包括中國很多技術大佬也在不同場合去強調Chiplet方案,背后也是這個原因。

啟哥一直看好這種Chiplet解決思路,系統(tǒng)級代工是未來晶圓代工的必然趨勢和發(fā)展方向,英特爾的解決思路是對的,相當于將不同任務整合為客戶提供一個Turnkey?Solution,此舉目標契合基辛格的2.0戰(zhàn)略的計劃,可為英特爾未來的發(fā)展打下基礎。

對于野心勃勃的英特爾而來講,確實也有能力來把這事做成了,也是它最后的機會,如果做不成了,基本英特爾未來的路就到頭了。

很可惜,不信被我言中,最近基辛格博士被“體面退休”,當初定下的基調估計都要推倒重來,雖然說基辛格博士在任這幾年,英特爾干的不怎么樣,但是啟哥個人認為,他的解決問題的思路是對的,現在他人都走了,這套東西還搞不搞了?如果不搞了,那么英特爾何去何從呢?

再回到前面的問題上。

從現有手中的資源來看,英特爾擁有完整的x86構架的IP,這是它的底蘊,而且,英特爾又掌控了PCIe技術聯(lián)盟標準的制定,而PCIe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CXL聯(lián)盟和UCle標準也是由英特爾主導,相當于英特爾既掌握了核心X86 IP,又掌握了非常關鍵的高速總線技術(PCI-E,CXL,UCle)和標準。

有了高速總線以及x86CPU構架,英特爾可利用它們更好地推出使用圍繞CPU做Chiplet的定制化組合,更好更快的推出新的高性能,高算力的芯片。而且,英特爾的先進工藝,和先進混合封裝技術的能力并不弱,是有希望通過商業(yè)模式創(chuàng)新,并打造出一個全新的英特爾2.0時代,繼續(xù)保持其強大的江湖地位,畢竟戈登.摩爾大佬現在還活好好的(可惜去年1月去世),不能讓老爺子看到英特爾一步步衰敗對吧。

谷歌、亞馬遜這種互聯(lián)網巨頭,這些年由于布局算力中心,數據中心,云存儲中心,投入并不少,并且也開始自研各種芯片,如Ai芯片,算力芯片,加速計算芯片諸如此類的東西。

但是大家也知道從頭開始自研這種芯片費時費力,還不如想想有沒現成資源可以利用的。

所以灑家認為英特爾和他們是有雙贏合作的可能性。

從商業(yè)邏輯上來講,英特爾放開x86 CPU構架給亞馬遜,讓亞馬遜圍繞自己的CPU內核做定制化改進,增減各種功能模塊,并且利用PCIe高速接口互聯(lián)把亞馬遜自研芯片的IP部分整合進來,同時英特爾又有代工能力和系統(tǒng)級整合能力,可以提供一站式服務。

比如wafer上切割下小芯粒后,可以利用英特爾的混合封裝能力,把各個不同的小芯粒以及高性能內存顆粒直接封裝到一起,再通過改進信號線路和供電線路的PowerVia技術,變相增加互聯(lián)密度以及控制功耗,最終得到一個基于英特爾CPU為基礎,亞馬遜特制高階定制版的HPC高性能芯片,用于他們自己的服務器和數據計算中心。

先別管這是能不能干成,至少啟哥認為邏輯上是自洽的,算是一個比較完美的商業(yè)方案,這樣做的好處有三條:

第一是英特爾通過授權X86構架的CPU IP和PCIe技術,有利于保持英特爾CPU領域的市場份額,聯(lián)合亞馬遜自研芯片體系,最快搞出產品,頂住英偉達的蠶食。

第二、有利于UCle標準的推廣,因為UCIe技術在自己手里,英特爾可以通過UCIe相關控制虛擬內存資源,你們不是恨我英特爾的CPU壟斷內存資源很久么,現在開放給你們,但是必須通過我UCle來搞,這么一來,UCle標準也推出去了。

第三、英特爾提供完整平臺來解決流片、封裝的問題,提供一站式服務,形成最終英特爾深入參與的亞馬遜版本Chiplet方案芯片,順帶還能給自己家的IFS多撈點生意做做。

前后可以多賺好幾道錢,還把自己主導的IP和標準推向了市場。

你從這個角度看,就會覺得基辛格的2.0戰(zhàn)略還有點意思,至少邏輯上行的通。

當然了實際上這東西想想可以,實操起來太難了。

利用X86構架,利用英特爾之前的軟核IP授權,自己再修修補補,增增減減就能搞出新款CPU了?

英特爾的算盤是希望通過賣X86 核心芯粒給客戶二次集成定制的方式實現對原本的fabless和foundry的商業(yè)模式的超越。

這種跨流程的商業(yè)模式,是不是一種極具想象力的生意? 搞得不好真的就是英特爾的二次騰飛。只要他家的芯片有競爭力,做下來比你在TSMC最先進工藝的投片費便宜,是不是很香,再想一想你是不是已經付不起臺積電的投片費了?

鬧半天,用的越多,英特爾生態(tài)圈就越大,依然是給它在砌圍墻……,所以灑家研究了半天,覺得UCLe是英特爾的一次讓利,更是一次擴大版圖的機會,保證英特爾江山不倒。

實際上屁用沒有,你不可能用英特爾軟核代碼再整一個CPU出來,這里面工程量太復雜了,其次你也沒有英特爾的工藝,英特爾是IDM廠,它的標準晶體管單元制造工藝自成體系,你造不出來的。

這些只是英特爾的一廂情愿罷了!

全文完。

英偉達

英偉達

NVIDIA(中國大陸譯名:英偉達,港臺譯名:輝達),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美國跨國科技公司,總部位于加利福尼亞州圣克拉拉市,由黃仁勛、克里斯·馬拉科夫斯基(Chris Malachowsky)和柯蒂斯·普里姆(Curtis Priem)共同創(chuàng)立。公司早期專注于圖形芯片設計業(yè)務,隨著公司技術與業(yè)務發(fā)展,已成長為一家提供全棧計算的人工智能公司,致力于開發(fā)CPU、DPU、GPU和AI軟件,為建筑工程、金融服務、科學研究、制造業(yè)、汽車等領域的計算解決方案提供支持。

NVIDIA(中國大陸譯名:英偉達,港臺譯名:輝達),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美國跨國科技公司,總部位于加利福尼亞州圣克拉拉市,由黃仁勛、克里斯·馬拉科夫斯基(Chris Malachowsky)和柯蒂斯·普里姆(Curtis Priem)共同創(chuàng)立。公司早期專注于圖形芯片設計業(yè)務,隨著公司技術與業(yè)務發(fā)展,已成長為一家提供全棧計算的人工智能公司,致力于開發(fā)CPU、DPU、GPU和AI軟件,為建筑工程、金融服務、科學研究、制造業(yè)、汽車等領域的計算解決方案提供支持。收起

查看更多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