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倚天710,一顆怎樣的芯片?
    • 首款CPU如何煉成?
    • 為什么非要5nm?
    •  
    • 倚天710之后,再看平頭哥?
  • 相關推薦
申請入駐 產業(yè)圖譜

阿里平頭哥首款CPU芯片發(fā)布:5nm倚天710,128核單片600億晶體管,誰與爭鋒?

2021/10/19
808
加入交流群
掃碼加入
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
參與熱點資訊討論

 

 

本文經AI新媒體量子位(公眾號 ID: QbitAI)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系出處

倚天一出,誰與爭鋒?

5nm、單芯600億晶體管、128核、主頻3.2GHz……首戰(zhàn)跑分就超出業(yè)內標桿20%,能效比提升50%以上。

這就是阿里平頭哥半導體,在2021云棲大會現場交出的最新造芯成果。

取名倚天710,一顆自研云端芯片,刷新了Arm服務器芯片性能紀錄。更重要的是,這也是阿里平頭哥成立以來,第一顆通用芯片。

以“生死看淡,不服就干”進軍造芯3年來,平頭哥先后推出了處理器IP玄鐵910、AI推理專用芯片含光800,并且落到地商用。

CPU,作為計算機系統(tǒng)最核心單元,無論難度還是重要性,意義如何強調都不為過。

在專用芯片含光800發(fā)布時,阿里巴巴集團CTO、達摩院院長張建鋒謙虛表示:這是平頭哥的萬里長征第一步。

而現在,隨著倚天710發(fā)布,通用芯片的成功拿下,毫無疑問標志著平頭哥半導體來到了一個更大的里程碑節(jié)點——長征路上的艱難一役已被攻克。

同時,對于開啟商業(yè)互聯網向硬科技轉型的阿里巴巴而言,亦是標志性時刻。

 

倚天710,一顆怎樣的芯片?

一顆通用服務器芯片(CPU),負責接收、處理、運算服務器計算機內部所有信息,是業(yè)內公認的設計難度最高的芯片之一。

但平頭哥出手,選定的就是最具挑戰(zhàn)的賽道。

倚天710采用業(yè)界最先進的5nm工藝,單芯片容納高達600億晶體管;在芯片架構上,基于最新的Arm v9架構,內含128核CPU,主頻最高達到3.2GHz。

內存和接口方面,同樣集成業(yè)界最領先的DDR5、PCIE5.0等技術,可以有效提升芯片的傳輸速率、適配云的不同應用場景。

在行業(yè)基礎測試平臺SPECInt2017上,跑分高達440,超出此前業(yè)界標桿20%,首戰(zhàn)即巔峰。

而且性能巨獸還兼顧了功耗。

能效比相較業(yè)內標桿,實現了50%的優(yōu)化,在數據中心應用中,節(jié)能減排意義不言自明。

沒錯,數據中心、云服務,將是倚天710的最核心商用場景。

作為一顆高性能服務器芯片,倚天710針對云場景的高并發(fā)、高性能和高能效需求而設計,把最前沿的芯片設計技術與云場景的獨特需求相結合,最終實現了性能和能效比的突破。

比如云計算高并發(fā)條件下的帶寬瓶頸,倚天710就對片上互聯進行了特殊優(yōu)化設計,通過全新的流控算法,有效緩解系統(tǒng)擁塞,從而提升了系統(tǒng)效率和擴展性。

這也是為什么倚天710一出,Arm賽道服務器CPU無人能與爭鋒關鍵原因。

Arm基礎設施事業(yè)部全球副總裁鄒挺就表示:

阿里巴巴作為公有云的頭部廠商之一,為其他云服務提供商樹立了可以效仿的標桿。

對Arm來說,平頭哥在服務器處理器倚天710芯片的研發(fā)成果無疑是一項重大的里程碑,同時也驗證了Arm IP在基礎設施領域的產品路線圖以及每瓦性能的優(yōu)勢。

我們?yōu)槠筋^哥的技術團隊感到高興,期待繼續(xù)與平頭哥和阿里巴巴在芯片設計、軟件應用優(yōu)化以及生態(tài)孵化方面開展進一步深入的合作。

但即便成果如斯,阿里云智能總裁、達摩院院長張建鋒,對倚天710強調更多的,還是客戶第一。

他說,倚天710的發(fā)布,是基于阿里云“一云多芯”和“做深基礎”的商業(yè)策略的結果,初心只是希望滿足客戶多樣性的計算需求。

所以也是在這種策略之下,倚天710不選擇對外出售,主要是阿里云自用,與自研AI推理芯片含光800一樣,以云服務方式實現價值輸出。

張建鋒還表示,將繼續(xù)與英特爾、英偉達、AMD、Arm等合作伙伴保持密切合作,為客戶提供更多選擇。

 

首款CPU如何煉成?

平頭哥不是上來就“敢”挑戰(zhàn)通用芯片的。

在倚天710之前,平頭哥先后交貨RISC-V處理器玄鐵910、首款專用芯片含光800,對于芯片設計和流片領域,已然不再是“新人”。

但即便如此,這也不代表可以輕而易舉跨越——專用芯片到通用芯片的技術鴻溝。

如果將專用芯片類比為人類負責某一項能力的神經元,那么通用芯片,就好比大腦。

復雜性可見一斑。

 

所以哪怕半導體行業(yè)歷史已然不短,但全球范圍內,掌握CPU打造能力的半導體公司,也屈指可數。

可以明確的是,CPU是半導體行業(yè)設計門檻最高的芯片之一。

具體到數據中心領域,其CPU同樣是業(yè)內公認最復雜的芯片之一,其架構設計復雜,對性能、功耗要求極高……

平頭哥交貨之前,全球只有Intel、AMD、AWS、華為等公司掌握這樣的技術實力。

如果再算上制程、封裝,以及性能和功耗,能者更加寥寥。

而平頭哥不僅干了,還一干就瞄準頂級性能,擠爆牙膏,把服務器芯片帶進5nm時代。

關于芯片的工藝,用其另一個名字“集成電路”,可以更好理解。

芯片,就是由大量晶體管組成的復雜電路,其中晶體管的柵極是最窄的線條,這個線條的寬度就代表了工藝的大小。

工藝越小,單位面積所能容納的晶體管就越多,而芯片的性能也會越強,但這一數值越低,對技術的要求也越高。

在此之前,服務器芯片最先進的工藝仍為7nm,如果倚天710設計之初就定位7nm,可能會更穩(wěn)妥。

但如果要挑戰(zhàn)5nm,就得在能量密度、芯片內部結構布局等方面,有更多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

據說在研發(fā)過程中,平頭哥團隊光EDA軟件調度就多達30多種,還度定制時鐘網絡和定制IP技術,此外采用了先進的多芯片堆疊技術,就為確保了芯片性能、功耗的優(yōu)化。

 

為什么非要5nm?

回答是:沒得選。

平頭哥方面解釋,終端設備的寸土寸金,讓外界更容易理解制程工藝之于CPU的重要性。

但易于忽略的是,用于服務器的高性能CPU,同樣對制程工藝要求極高。

隨著算力需求突飛猛進,對服務器CPU的性能要求也在水漲船高。

如果平頭哥選擇7nm,甚至退回10nm,不僅會導致面積上的增加,而且難于放下更多的Core……

另一方面,制程越先進,芯片越小,運營成本節(jié)省也會越多。

在數據中心領域,評價芯片有專門的重要維度叫TCO,即總擁有成本,所以數據中心芯片對于功耗異常敏感,更先進的制程,會在7×24小時運轉運營中,節(jié)省更多的電力成本。

所以在研發(fā)過程中,“潛在客戶”阿里云,就明確在性能、制程工藝和功耗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不能比現有方案更好,那就沒有升級的必要。

如果不能比現有方案更強,也缺乏升級的說服力。

 

從這個維度來說,不難理解平頭哥團隊透露的“唯有最頂級才能生存”。

這不僅是自身產品能力的證明,更是平頭哥商業(yè)化、可持續(xù)經營的題中之義。

與絕大多數芯片公司不同,平頭哥的模式并非直接芯片對外售賣,而是服務云端,以阿里云對外輸出,其最大客戶就是阿里云。

但也是這種原因,讓倚天710的首戰(zhàn)即巔峰,多少有點制度優(yōu)勢的意味。

因為背靠阿里云這個全球前三的云平臺,平頭哥的云端芯片,從定義和設計之初,就比獨立供應商更能深刻理解數據中心的業(yè)務場景和需求。

可以說是真正面向需求的芯片設計模式,最終追求的也是芯片即服務。

這也能解釋,不論是AI推理芯片含光800,還是服務器CPU倚天710,為何都能有如此矚目的性能提升。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平頭哥的芯片推進,不光是這種性能上的縱深突破。

在本次云棲大會現場,另一則生態(tài)建設方向的軟進展,同樣可能影響深遠——

平頭哥方面正式宣布:開源玄鐵RISC-V系列處理器,并開放相關工具及系統(tǒng)軟件。

這也是發(fā)布玄鐵910等處理器IP后,平頭哥在RISC-V生態(tài)上的重要舉措,成為了系列處理器與基礎軟件的全球首次全棧開源案例。

在玄鐵910推出時,我們就介紹過“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芯片”。

RISC-V架構因其開放、靈活的特性,有望成為繼Intel x86、Arm后的下一代廣泛應用的CPU架構。

但當前RISC-V架構面臨的挑戰(zhàn)也非常直接:應用碎片化、開發(fā)效率低、軟硬件適配難等等。

歸結起來就是,軟硬件生態(tài)尚需更上一層樓。

而玄鐵開源,可謂穩(wěn)準狠出擊,切中RISC-V生態(tài)發(fā)展剛需。

AIoT領域中,平頭哥自研推出的玄鐵RISC-V系列處理器,覆蓋從低功耗到高性能的各類場景,支持AliOS、FreeRTOS、RT-Thread、Linux、Android等操作系統(tǒng),并已成功應用于微控制器、工業(yè)控制、智能家電智能電網、圖像處理、人工智能、多媒體和汽車電子等領域。

目前出貨更是已超25億顆,擁有超150家客戶、超500個授權數,成為國內應用規(guī)模最大的國產CPU。

所以此時開源,生態(tài)拓展的目的,再明確不過。

而且對于觀察平頭哥,這同樣是一則意義明確的風向標注腳:

這家2018年成立的半導體公司,雄心和價值,不會止于哪款芯片本身。

 

 

倚天710之后,再看平頭哥?

時間重回3年前,依然是云棲大會。

那年阿里巴巴官宣造芯投入最大升級,成立平頭哥半導體公司。

外界都關注熱議“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平頭哥精神,但對于阿里這次高調造芯的未來之路,并非沒有質疑。

它是一個布局已久的決定。

從2016年阿里投資軟件定義網絡(SDN)芯片公司Barefoot,其后延展覆蓋AI芯片、物聯網芯片等領域,將翱捷科技、寒武紀、深鑒、耐能(Kneron)、中天微、恒玄科技等納入旗下。

同時達摩院中,組建起一支由半導體行業(yè)的工業(yè)界和學術界頂級專家組成的技術團隊,研究方向全面涵蓋系統(tǒng)架構、計算技術、存儲技術以及芯片工程等核心芯片設計技術,然后成立平頭哥后,率先在AI專用芯片領域取得成果。

但平頭哥的推進,依然被認為是一次過于大膽的跨界嘗試。

即便全球范圍內,也還沒有哪家公司,能夠短短數年內,完成專用芯片到通用芯片的跨越。

所以倚天710交貨,不僅是平頭哥已具備復雜大芯片設計能力的證明,也是阿里造芯標志性一役。

如果說AI專用芯片含光800的發(fā)布,被視為萬里長征第一步。

那通用芯片倚天710,則表明阿里造芯的長征行軍,完成關鍵一役。

現在平頭哥交出的成果和芯片能力證明,足以躋身頂級半導體公司序列。

其次,這同樣也是22歲阿里巴巴的歷史性時刻。

在阿里內部,2009年成立阿里云、啟動飛天操作系統(tǒng),被看作探索前沿科技的開端。

然而過去10年來,阿里的成功,更多被認為是商業(yè)上的成功、運營上的成功,而不是科技實力上的成功。

直到2017年達摩院推出,包含AI、量子計算、自動駕駛、芯片和5G等前沿技術領域探索被明確,才讓人感知到商業(yè)巨頭面向硬科技轉身的強烈決心。

而平頭哥半導體,就是這種轉型努力的集大成者。

在最硬核、最底層的芯片半導體領域,從發(fā)布RISC-V玄鐵處理器,到發(fā)布AI芯片含光800、通用服務器芯片倚天710,平頭哥三年完成“三級跳”。

這種跨越并不容易,但正是這種難,方能證明前進方向的必要性和正確性。

幸運的是,阿里再次用成果說話,把相信變成了看見。

所以倚天710交貨,同樣也是阿里硬科技再上新臺階,從商業(yè)公司向硬科技公司轉身的標志性時刻。

當然,這甚至不止于阿里一家公司本身。

過去幾年風風雨雨里,中國在芯片領域面臨的客觀現實,震驚了所有人,教育了所有人。

中國最大的出口商品是什么?品類有爭論。

但中國最大的進口商品是什么?答案有且只有一個:芯片半導體。

盡管在芯片設計領域,不同的力量正在快馬加鞭補足短板。

但高性能CPU市場,建樹有限,始終處于落后待供應狀態(tài)。

而現在,5nm倚天710一出,局面得到根本性扭轉,在高性能服務器芯片領域,新的標桿和燈塔,日出東方。

這或許也是阿里平頭哥團隊,將這款芯片以倚天來命名的原因。

有意思的是,自交貨以來,平頭哥團隊就選取中國上古和武俠中的“神兵利劍”成為每一款產品的江湖代稱。

玄鐵是“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的處理器IP。

含光是“視不可見,無往不利”的AI專用芯片。

而倚天……首款CPU芯片。

倚天一出,誰與爭鋒?!

李根 魚羊 博雯 發(fā)自 云棲小鎮(zhèn)

量子位 報道 | 公眾號 QbitAI

平頭哥

平頭哥

平頭哥半導體有限公司于2018年9月宣布成立,是阿里巴巴集團的全資半導體芯片業(yè)務主體。平頭哥擁有端云一體全棧產品系列,涵蓋數據中心人工智能芯片、處理器IP授權等,實現芯片端到端設計鏈路全覆蓋。

平頭哥半導體有限公司于2018年9月宣布成立,是阿里巴巴集團的全資半導體芯片業(yè)務主體。平頭哥擁有端云一體全棧產品系列,涵蓋數據中心人工智能芯片、處理器IP授權等,實現芯片端到端設計鏈路全覆蓋。收起

查看更多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