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面上幾乎所有的車輛電氣系統(tǒng)均在使用保險絲和繼電器,對于傳統(tǒng)車輛,這種設計是沒有問題的,但對于自動駕駛系統(tǒng),尤其是未來基于線控底盤的自動駕駛系統(tǒng),這種100年前的技術已無法滿足技術需求及安全性需求。
市面上是否有一款車,車上已經(jīng)干掉了保險絲和繼電器了嗎?還真有,特斯拉從Model 3開始,整車低壓電氣部分就干掉了所有的保險絲和繼電器,而且目前市場上有且只有特斯拉是這么做的。
前言
本文以傳統(tǒng)保險絲和繼電器的可靠性為切入點,旨在拋磚引玉,求同存異。
并不是說基于保險絲和繼電器的傳統(tǒng)設計是“不可靠的”,就像設計精妙的機械表也可以達到很高的精度,但終歸是無法超越石英表的,這是由其技術的物理基礎決定的。
伴隨著車輛的智能化,機械控制電氣化和機電控制電子化的進程會不斷加速,正如ibooster響應時間只有常規(guī)制動的一半,半導體器件的響應速度可以達到保險絲的上千倍,其可靠性也遠高于保險絲。同理,未來自動駕駛也必將基于線控底盤才能滿足系統(tǒng)的功能需求及可靠性需求。
本文在成稿過程中得到了許多業(yè)內(nèi)專家的批評指正,康建芳和隋玉磊對本文提出了大量的修改建議,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一.“定期保養(yǎng)”也無法徹底解決車輛保險和繼電器的可靠性問題
如果你買了輛新車,無論他宣傳說有多么牛的自動駕駛功能,你都先別信,你也別試圖去研究或去作對比,反正你也研究不明白。今天我教你一個簡單的方法,分辨出哪些車的自動駕駛功能更安全。
什么方法呢?很簡單,打開引擎蓋,再打開蓄電池旁邊的那個大盒子,看看是里面否有保險絲和繼電器,如下圖:
乘用車保險盒位置及內(nèi)部結構
整車所有的用電都要經(jīng)過保險絲盒(也叫配電盒),里面看到的紅、黃、藍、綠各種顏色的東西就是保險絲,不同顏色表示不同電流?;液谏姆綁K是繼電器,車上的大燈、雨刮、油泵、風扇等都是由它來驅動的,控制端還在ECU。
車載保險絲及繼電器(來源:Little,Hella)
你可能已經(jīng)注意到了,這些保險絲和繼電器都是可插拔式的,換句話說,是可以更換、需要更換的。為什么需要更換呢?因為這些東西會壞掉,其可靠性和壽命無法支撐車輛的整個生命周期。
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可能你沒有意識到:保險盒的位置就在電池旁邊,打開引擎蓋就能看到,而且,保險盒的蓋子很容易打開,極其方便進行維護,為什么車輛需要這種設計呢?在“寸土寸金”的發(fā)動機艙給保險盒預留這么好的地段?
其實根本原因就是為了“方便維護”。你品,你細品,為什么要“方便維護”?如果三五年才需要維護一次,那就算麻煩一點,按20年車輛壽命計算,也維護不了幾次?。繘r且我們的車都有定期保養(yǎng)的啊,所以,肯定還有其他原因!沒錯,能想到這一步,說明你已經(jīng)接近了問題的真相,這就牽扯出來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定期維護保養(yǎng)仍無法解決保險和繼電器的可靠性問題!
是不是覺著“細思極恐”?!
但事實就是這樣,你的車輛可能“隨時隨地”因為保險絲和繼電器壞掉而出現(xiàn)故障,毫無征兆,讓人猝不及防。所以為了“方便維護”,廠家把保險盒的位置設置在了非常容易接近、容易觸摸到、“方便維護”的位置,專業(yè)的說法叫“易接近性設計”,為了這個設計,車廠的布置工程師要掉不少頭發(fā),我們心疼一下!
因為保險爆掉的概率更高,所以車輛電氣工程師貼心地給你設計了備用保險;另外,怕你手頭沒有工具,拔不出來保險(因為沒有合適的工具,用手真的很難拔出來),還貼心地附帶了一個保險夾,就是怕你哪天開車拋錨在了荒郊野外,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方便你自己動手自救,你說貼心不貼心!
備用保險及保險夾
那你又要問了:為什么這么不可靠的東西,還一直用在車上呢?是的,這是一個好問題。
像我一樣生于80年代的小伙伴們,對下圖左邊的這種閘刀加保險的東西肯定很熟悉,雖然那時候家里用電器很少,但是保險絲(也叫鉛絲)可能還是經(jīng)常的會爆掉,有時候手頭沒有備用的,就用鋁絲給替代了,當然這樣是不安全的,這是后話,扯遠了。細心的你肯定發(fā)現(xiàn)了,現(xiàn)在即使在農(nóng)村,也沒有誰家里用保險絲了,都統(tǒng)一用空氣開關了, 為什么呢?很簡單,因為空開更可靠,更安全,且成本也不高,技術也很成熟了。
老式家用閘刀及空開
那為什么車上還在用老掉牙的、且不可靠的保險絲呢?很簡單,因為經(jīng)濟實惠,別的方案要么更不可靠,要么太貴,目前的方案是綜合考慮可靠性和成本后的最佳方案。
家里的空開一般也就三五路,如果你家超過十路,那你住的一定是豪宅。一般情況下,家里所有的插座可以共用一路保護,所有的燈可以共用一路保護,一個插座出問題,所有插座全部斷電保護,對于家庭來說,問題不大,但車上就不能這么設計了。
在車上,為了車輛運行安全考慮,電力從蓄電池分配到每一路負載,每根線都需要有保護,所有的ECU幾乎都有獨立保險絲,因此車上的保險絲動輒幾十個,豪華車甚至上百個。要將這些獨立保險絲全部升級為更可靠的保護方案,不是做不到,而是成本不允許。那你說我只更換部分對可靠性更要求高的線路行不行?還是不行,平臺架構不允許。
二.低壓電氣安全,一個被忽略了的重要問題
現(xiàn)在我們回歸到本文的主題:自動駕駛車輛的安全性為什么會取決于保險絲和繼電器呢?
談到自動駕駛的安全性,那就脫離不了這三大法規(guī):ISO26262功能安全、ISO21448預期功能安全、ISO21434信息安全,我們可以把ISO26262看作是基礎,后兩者可作為其應用場景的補充??梢詤⒖肌毒耪轮邱{》往期文章“萬字闡述智能駕駛汽車安全體系”和“正確的自動駕駛“安全觀”應是什么樣子?”
今天,我們從自動駕駛系統(tǒng)安全的基礎ISO26262作為切入點,但拋開大家一直關注的傳感器、芯片、算法,著重討論一個大家極少關注但又極為重要的、比自動駕駛系統(tǒng)更為基礎的問題——車輛的低壓電氣安全。
無論是燃油車還是電動車,他們的差異僅僅是動力來源的差異,而車輛的控制系統(tǒng),依然是基于低壓電氣系統(tǒng),乘用車是12V系統(tǒng),而商用車通常是24V系統(tǒng)。
自動駕駛電氣系統(tǒng)簡圖(來源:左成鋼)
拋開自動駕駛系統(tǒng)本身,從車輛供電系統(tǒng)及負載控制方式這個角度來分析,目前絕大多數(shù)傳統(tǒng)車輛只有單路主電源的供電系統(tǒng),發(fā)電機(電動車為DC-DC)與蓄電池為并聯(lián)關系,供電采用傳統(tǒng)保險絲+繼電器,負載控制采用繼電器開環(huán)控制,自動駕駛系統(tǒng)僅提供控制信號,而不能直接驅動負載工作。當這些車輛的供電網(wǎng)絡因故障無法提供電源,或繼電器控制失效、負載故障時,整車電氣負載包括自動駕駛系統(tǒng)就無法正常工作,而對此時正處于自動駕駛模式的車輛,就存在失去控制的風險。
并且,傳統(tǒng)的配電及負載控制方式,均為硬線開環(huán)控制,無任何故障檢測、故障反饋及聯(lián)網(wǎng)功能,即使發(fā)生故障,也無法檢測、無法獲取故障信息。
對傳統(tǒng)車輛而言,車輛由駕駛員駕駛,駕駛員能及時發(fā)現(xiàn)車輛故障,并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處理,只要處理得當,發(fā)生事故的概率極低;即使發(fā)生事故,對L4級別以下的車輛,責任主體也在駕駛員。
而對自動駕駛車輛,尤其是支持高級別自動駕駛的車輛,電氣系統(tǒng)的安全性是至關重要的。
評估自動駕駛系統(tǒng),不僅需要對ADS系統(tǒng)性失效和隨機硬件失效進行評估,還要對外圍供電系統(tǒng)進行系統(tǒng)性安全分析,進而達到避免級聯(lián)失效的目的。
在自動駕駛模式狀態(tài)下,當車輛電源網(wǎng)絡或負載出現(xiàn)斷電的失效模式,車輛即失去自動轉向、自動制動和自動推進力且無法提醒駕駛員,此時車輛和人員即處于危險狀態(tài)。
針對電源或負載的電氣問題,慣用的設計方法一般就是增加冗余,比如:1. 供電部分,采用雙電源供電;2. 負載控制部分,采用雙電源供電,或雙執(zhí)行機構,如EPS會采用雙電源供電,電機會采用雙繞組等。
誠然,從失效概率角度來講,增加冗余的確能夠大幅降低失效概率,但從功能安全角度來講,這還遠遠不夠。
三.電氣系統(tǒng)設計究竟是誰的工作?OEM和Tier1都認為是對方的
目前,可能是由于自動駕駛技術距離L4尚且太過遙遠,SAE J3016在2021年4月份的更新中,對L3的定義中依然有“必要時駕駛員必須接管”的要求,所以從OEM到Tier1,大家都不怎么談L3了,止步于L2或L2+/L2++,自動駕駛系統(tǒng)仍處于輔助階段,再怎么說也就是一個高階的ADAS,責任主體仍然是“人”,而非“系統(tǒng)”;
SAE 2021年4月30日發(fā)布的更新版SAE J3016
根據(jù)羅蘭貝格的預測,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L3級及以上自動駕駛技術的占比還是很低的,自動駕駛技術仍將長期處于輔助駕駛階段。
羅蘭貝格對未來自動駕駛技術等級占比的預測
所以目前就出現(xiàn)了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從OEM到Tier1,大家“各干各的”。OEM提供車,Tier1提供自動駕駛系統(tǒng)解決方案,大家關注的焦點都在傳感器、芯片算力、自動駕駛算法、落地場景等,而作為車輛安全基礎的整車電氣系統(tǒng),卻被大家選擇性地“遺忘”了。
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
1.由于還沒有到L4,即使出現(xiàn)事故,從法律上講OEM也沒有責任,因而也就不太關注;
2.車輛電氣系統(tǒng)涉及到車輛平臺架構,都具有很強的延續(xù)性,除非像特斯拉等造車新勢力,傳統(tǒng)OEM都有很重的歷史包袱,很難直接推翻現(xiàn)有平臺,上馬全新的電氣架構;
3.車輛平臺架構設計耗資巨大,如大眾MQB平臺耗資達上百億美金;
4.整車電氣架構功能安全分析,這個耗資也很巨大,國內(nèi)某OEM僅針對一款車做了整車功能安全分析,就耗資千萬以上,更不用說一個平臺了;
5.Tier1專注于自動駕駛系統(tǒng),尚無精力涉及相關的電氣系統(tǒng);
6.Tier1缺乏對車輛配電系統(tǒng)的了解,在規(guī)劃自身系統(tǒng)的安全設計時,假定系統(tǒng)供電是正常的,但實際上外部電源是否達到了相應的功能安全要求,這個需要OEM基于功能從整車的角度進行功能安全分析,Tier1可能并不了解。
結合筆者近兩年來對OEM與自動駕駛系統(tǒng)Tier1的觀察,真實情況也大體如此:目前無論是乘用車還是商用車,量產(chǎn)車型的電氣系統(tǒng)基本沿襲傳統(tǒng)設計,自動駕駛部門和電氣設計部門分屬不同事業(yè)部,而對自動駕駛相關的電氣系統(tǒng)進行相應的功能安全設計分析就需要兩個部門協(xié)同起來,但在實際技術對接時,Tier1面對的可能是OEM的電氣設計部門。
自動駕駛系統(tǒng)的Tier1在進行設計時,供電的可靠性是屬于系統(tǒng)邊界之外的,意思就是,自動駕駛系統(tǒng)的功能安全ASIL等級是在供電可靠的基礎上得到的。
而OEM如果沒有對功能從整車的角度進行功能安全分析,那么整車的電氣設計可能是不能支撐自動駕駛功能的安全等級的。不知道大家對傳統(tǒng)車廠的分工是否了解,電氣部門在OEM那邊是作為一個類似于底盤、線束的傳統(tǒng)部門,作為一個極其傳統(tǒng)的部門,電氣部門接到這個需求后,一般是沒有能力評估電氣系統(tǒng)的ASIL等級的,所以通常的做法就是基于目前的設計,直接按Tier1的供電設計,給自動駕駛系統(tǒng)再提供一路供電而已。
四.保險絲和繼電器的失效模式的診斷覆蓋率很難達到ASIL的要求
好了,我們回到上文提出的問題,在自動駕駛模式下,當車輛電源網(wǎng)絡或負載出現(xiàn)故障,車輛即失去自動轉向、自動制動和自動推進力且無法提醒駕駛員,此時車輛和人員處于危險狀態(tài)。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么車輛的電源網(wǎng)絡或負載會出現(xiàn)故障?為什么車輛例行的維護和保養(yǎng)仍無法保障其可靠性?
我們終于回到了文章的標題:保險絲和繼電器的可靠性。
各種車用保險、繼電器及乘用車發(fā)動機艙保險絲盒
目前市面上幾乎所有的車輛電器系統(tǒng)均在使用保險絲和繼電器,對于傳統(tǒng)車輛,這種設計是沒有問題的,但對于自動駕駛系統(tǒng),這種100年前的技術已無法滿足技術需求及安全性需求。
ISO 26262對相應ASIL等級安全目標的隨機硬件失效概率度量PMHF要求如下:
ISO26262對SPFM、LFM及PMHF的要求(來源:ISO26262.5)
這是一個基本要求,并且,這個要求是硬性的,是要有數(shù)據(jù)支撐的。
傳統(tǒng)的保險絲為被動要素,無自檢能力,其失效模式的診斷覆蓋率很難論證做到ASIL,傳統(tǒng)的繼電器為非MOS管式,隨機硬件失效率也很高,也無法滿足從安全目標分配到零部件的PMHF。
在此之前,我們先普及兩個關于失效率的基本概念,F(xiàn)IT、MTBF和MTTF。
FIT - 時基故障,每工作 10 億個小時發(fā)生的故障數(shù),定義如下:
即:對于給定的樣本大小n,將在t小時運行之后出現(xiàn)m次故障,如果在記下故障數(shù)“m”之前“n”運行了“t”小時,λavg為平均故障率。
如某個器件失效率為100fit,則平均預期可安全工作107小時,即一千萬小時,1141.5年,也就是說ASIL B等級對可靠性的要求是安全工作1141.5年,是不是非常嚴苛?
而像轉向、制動等功能,功能安全等級要求均為ASIL D級別,簡單來講,即系統(tǒng)需要安全工作一萬年,才能出現(xiàn)一次故障。
據(jù)美國蘭德智庫估算,采用單車智能技術的自動駕駛車輛,需要累計170億公里以上的測試數(shù)據(jù),才能夠實現(xiàn)自動駕駛系統(tǒng)的量產(chǎn)。谷歌早在10年前就開始進行自動駕駛測試,迄今才累計測試了100億公里(仿真),還沒有達到量產(chǎn)要求。所以L4級別的自動駕駛車輛實現(xiàn)量產(chǎn),目前還有不小距離。
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故障間隔平均時間),是相繼發(fā)生的故障之間的平均時間。MTBF 用于可修復系統(tǒng)的情況。
MTTF(mean time to failure,失效平均間隔時間),是相繼發(fā)生的失效之間的平均時間。MTTF 用于不可修復系統(tǒng)的情況。
MTBF和FIT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即109/MTBF可轉變成FIT值。
而對于保險絲或者繼電器,其設計就是可維護的,就是失效以后需要更換的,其MTTF即是其MTBF。
(1)保險絲
我們先來看保險絲,下面是車用保險絲供應商Bussmann對保險絲MTBF和FIT數(shù)據(jù)的回復,那就是沒有數(shù)據(jù)可言。
對保險絲的MTBF/FIT(來源:Bussmann)
但是我們可以根據(jù)保險供應商的推薦參數(shù)來估算,保險絲的工作壽命大體取決于以下幾個方面:1)工作環(huán)境溫度:溫度越高,壽命越短;2)負載特性:負載沖擊電流越大、持續(xù)時間越長,壽命越短。3)應用場景:實際也就是工況,用車過程中使用次數(shù)越多,壽命衰減越厲害。
保險絲的實際應用中,工程師會根據(jù)應用的不同進行降額設計,一般保險絲的基礎降額是75%,比如發(fā)動機艙溫度高達105度,那就對溫度再降額到90%,這樣算下來,一個20A的保險絲需要降額到67.5%,就只能帶13.5A的負載正常工作,在線路出現(xiàn)短路問題時也能正常保護線束不發(fā)生起火事故。(此處提到的各種數(shù)字、比例,背后有一套很專業(yè)的計算方法,為避免過分陷入細節(jié),此處不做深入展開)
這還遠遠不夠,通常降額后僅能保證負載正常工作,至于能工作多久,還要看負載特性和應用場景,二者缺一不可。
一般保險絲的推薦設計是在特定負載特性下,負載的I²t參數(shù)在保險額定I²t的20%以內(nèi),保險壽命為105,即10萬次。脈沖I²t與保險絲壽命的關系如下圖:
保險絲壽命與I2t的關系(來源:Littelfuse)
根據(jù)這個數(shù)字,結合使用場景,基于傳統(tǒng)保險絲盒來分析一下近光燈這個功能的FIT值。
傳統(tǒng)保險絲盒電氣原理圖
車輛壽命與運行時間(來源:英飛凌)
車輛常用功能使用次數(shù)的定義(來源:英飛凌)
我們先上數(shù)據(jù):
近光燈功能MTBF及FIT值計算:
近光燈一年大概會使用15000次,那我們就可以估算出近光燈保險大概在6.7年后會失效,需要更換,那么近光燈功能的MTBF就是4866.7小時,F(xiàn)IT值為205479.5,距離ASIL B要求的100 FIT相差甚遠,當然了,一般對近光燈功能安全目標的定義是避免雙側近光燈全部失效,這個安全目標的功能安全等級達到ASIL B。 因為基于傳統(tǒng)保險絲盒的設計,ECU是無法診斷到近光燈失效的,因為近光燈的驅動繼電器在保險絲盒里面,所以根據(jù)單獨的FIT值計算,顯然是無法達到要求的。
IS026262對安全機制診斷覆蓋率的描述(來源:IS026262.5附錄D)
假如我們增加安全機制,提高診斷覆蓋率呢?我們按ISO26262推薦的高診斷覆蓋率等級99%進行計算,可以看到殘余故障仍然達到2054.8FIT,是ASIL B 100FIT的20倍以上。
其實問題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這么簡單,因為實際應用場景的復雜性,遠遠超出了我們設計的假定范圍,比如一個保險絲我們設計壽命是6年,但可能車開到報廢了也沒壞,也可能2年就壞了。
這就又涉及到保險絲的特性,如果設計或使用不當,極易發(fā)生“異常熔斷”,也就是毫無征兆,沒有發(fā)生任何故障,在設計壽命內(nèi),無緣無故地保險就熔斷了,事后也找不到根本原因。
“NUISANCE OPENING”的解釋(來源:Littelfuse)
那你又要問了,有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還真有,那就是繼續(xù)降額,選用更大規(guī)格的保險絲,比如原本是用20A的,你改用30A,異常熔斷的概率就能降低很多。
具體能降低多少?不好說,因為真實負載情況過于復雜,比如用戶修車換了負載,進行了車輛改裝,或者車輛量產(chǎn)幾年后換了負載供應商等。另外,使用更大的保險絲,雖然20A和30A的保險價格沒差異,但相應的導線就必須換更粗的,這個成本就差遠了,可能要高2-3倍了,車廠就不愿意了! 保險絲除可靠性外的隱藏風險 保險絲除了可靠性問題以外,還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在線路故障時的保護速度問題,以及由此導致的對其他線路的影響問題。除了相關專業(yè)人士,極少有人注意到。
我們先看保險絲的保護速度問題,傳統(tǒng)保險的保護時間(即熔斷時間)一般在數(shù)百毫秒到秒級,具體視保險絲類型及故障電流而定。
車載保險絲熔斷時間(來源:Littelfuse)
我們再看在保險發(fā)生保護的這段時間內(nèi),因為一條線路故障,而對其他線路產(chǎn)生的影響。對于自動駕駛車輛的電氣系統(tǒng)而言,當某一條線路發(fā)生短路時,由于保險熔斷速度慢,在數(shù)百毫秒到秒級的這么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蓄電池將承受一個很大的放電電流,整車電源電壓將被顯著拉低。
線路短路對電源電壓的影響(來源:左成鋼)
在電源故障的這段時間內(nèi),如果車輛剛好處于自動駕駛狀態(tài)下,那么自動駕駛車輛的一些關鍵功能必須保持激活狀態(tài),比如雷達、攝像頭、其他傳感器、自動駕駛控制單元、剎車控制、轉向控制等,但實際上這些設備及功能是無法接受如此長時間的電源故障的。
車速、行駛距離與延時的關系
我們可以看到,如果車輛正在高速巡航自動駕駛狀態(tài),某個功能即使短暫失效100ms,也就是0.1秒,你的車子已經(jīng)繼續(xù)向前行駛了3.3米,是不是細思極恐?!
其實針對保險絲的這種保護特性,ISO標準ISO16750-2(道路車輛 電氣及電子設備的環(huán)境條件和試驗 第2部分 電氣負荷)(對應的國標是GBT28046.2)中對此就提出了明確的試驗要求,要求車輛的ECU能夠承受100ms的電源電壓間歇性跌落,跌落到4.5V。
而乘用車正常啟動后的電壓在14V左右,車載設備正常工作電壓范圍是9V-16V,一般低于9V,設備就不能正常工作了,即使ECU不發(fā)生重啟,此時也基本處于功能受限狀態(tài),執(zhí)行機構也不能正常工作!
ISO16750-2對電源電壓跌落的試驗要求
那你說我不用傳統(tǒng)保險絲呢,保護能不能快一點,對其他電路功能影響小一點?當然可以,我們看一下用智能半導體技術的故障保護速度。下圖是一個商用車24V系統(tǒng)采用半導體器件進行短路保護的測試波形,可以看到,半導體器件能夠在100微秒內(nèi)切斷故障電路,電源電壓跌落僅2.1V(24V系統(tǒng)正常電壓是28V左右),僅跌落了7.5%,保護時間極短,是傳統(tǒng)保險絲的1000倍以上,且在保護時間內(nèi),對其他電路幾乎不會產(chǎn)生任何影響!
半導體器件進行配電的短路保護速度(來源:左成鋼)
(2)繼電器
好了,我們再來看繼電器的可靠性。下圖為目前常用的車載繼電器的壽命對比,其電氣壽命一般在20萬次左右(機械壽命一般更長,但不做參考)。繼電器的使用設計和保險絲很像,最終失效也很像,一般最終失效就是達到了設計壽命,超過了使用次數(shù)限制,異常情況就是在設計壽命內(nèi)的非預期的觸點失效。
我們還參考上面遠光燈的例子,按20萬次來算,大概可以用13.3年,大概9733.3小時,那么MTBF就是9733.3小時,F(xiàn)IT值為102739.7,距離ASIL B要求的100FIT差異巨大。即使基于99%的DC,SRF仍高達1027FIT。
常用車載繼電器的壽命對比(來源:英飛凌)
Tyco一款車載Plug-In繼電器壽命
(3)高邊開關HSD
我們再來看用來取代保險絲+繼電器的智能高邊開關HSD的使用壽命及可靠性。下圖為英飛凌對智能高邊開關壽命的描述,可以做到開關1015次以上性能無衰減。
智能高邊開關壽命(來源:英飛凌)
下圖為TI的一顆高邊開關HSD的FIT值。
高邊開關FIT值(來源:TI)
參數(shù)對比:
好了,洋洋灑灑幾千字,我們分析到這里也該給出結論了:通過對保險絲和繼電器FIT值的分析,再對比高邊開關HSD,“干掉保險絲和繼電器,自動駕駛會更安全”!所以,在使用車輛的自動駕駛功能時,對于要求功能安全等級為ASIL D的剎車和轉向等功能,你能安心地交給自動駕駛系統(tǒng)嗎?先看看他有沒有用到保險絲和繼電器,如果有,那么安全性就需要繼續(xù)提高。(當然,如果沒有用,那也未必一定安全!)
五.特斯拉Model 3已經(jīng)砍掉了保險絲和繼電器
那市面上是否有一款車,車上已經(jīng)干掉了保險絲和繼電器了嗎?還真有,特斯拉從Model 3開始,整車低壓電氣部分就干掉了所有的保險絲和繼電器,用基于MOSFET的半導體方案進行替代,而且目前市場上有且只有特斯拉是這么做的。
當然我們無從得知特斯拉是否進行了相關的功能安全ASIL等級分析,在此我們略過不談。
為什么只有特斯拉?
首先,特斯拉沒有歷史包袱之外,特斯拉車型少,車輛平臺架構也一直在快速創(chuàng)新。
其次,特斯拉Model 3是全球第一款引入了區(qū)域架構的量產(chǎn)車型,且其負責電源分配及負載/執(zhí)行器驅動的三個模塊:FBCM、LBCM、RBCM全都是特斯拉自主設計的,沒有Tier1,所以特斯拉可以從整車電子電氣系統(tǒng)架構層面進行設計和創(chuàng)新,不會出現(xiàn)OEM不了解ECU模塊Tier1不了解整車的問題。
筆者認為,特斯拉取消低壓保險絲和繼電器,是在其整車電子電氣架構設計下自然而然的結果,而非原因;車輛低壓電氣系統(tǒng)的安全性提高也是結果。特斯拉采用半導體方案取代傳統(tǒng)的低壓保險絲和繼電器,其實還有其更深層次的原因,我們將在下篇文章《特斯拉為什么要干掉保險絲和繼電器》里面詳細分析。
特斯拉Model 3的FBCM及其系統(tǒng)架構(來源:左成鋼)
回到文章標題,干掉保險絲和繼電器,這是自動駕駛系統(tǒng)安全的一個物理基礎,就像你想做個高精度的鐘表,你肯定不能用機械表方案,因為機械表的精度再高,也不可能有石英表高,雖然高級的機械表精度可以比低級的石英表高,但石英表的常規(guī)水平就可以比頂尖的機械表精度高得多,這是由其物理基礎決定的。
所以說,沒有保險絲和繼電器的自動駕駛系統(tǒng)才能更安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