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電子電器產品的基礎部件,功率半導體的應用覆蓋消費電子、通信、計算、汽車與工業(yè)等全部市場。在全球通脹、新冠疫情、俄烏沖突等多重因素沖擊下,全球主要國家經濟下行,功率半導體整體市場變化極為復雜。
功率半導體主要分為功率分立器件和功率IC(或功率集成電路)。我們知道半導體產業(yè)主要分為集成電路和非集成電路兩大部分,其中,功率分立器件屬于非集成電路,主要包括MOSFET、IGBT、功率二極管、功率晶體管及晶閘管等;而功率IC屬于集成電路中的模擬IC,主要包括AC/DC、DC/DC、LDO、驅動IC等13個細分類型。
12月中下旬,《中國功率IC市場年度報告2023》即將火熱出爐,我們與其作者——芯謀研究總監(jiān)李國強聊了聊,望與讀者一同窺探國產功率IC市場的技術趨勢與市場走向。
李國強先生,現任芯謀研究總監(jiān),長期在半導體行業(yè)工作,擁有24年半導體相關行業(yè)經驗,對半導體制造、半導體芯片、電子終端產業(yè)等產業(yè)鏈環(huán)節(jié)有深刻的認識和全面的了解。
2009~2019年期間,李國強先生任職于上海華虹宏力戰(zhàn)略、市場與發(fā)展部,負責公司戰(zhàn)略規(guī)劃和市場研究,深入研究了半導體代工行業(yè)、功率分立器件技術和市場(包括MOSFET和IGBT等)、功率IC、模擬芯片、微控制器等多種半導體芯片及其工藝。
2000-2009年,李國強先生先后任職于上海灝瑞、上海英群、香港雅創(chuàng)、香港曉龍等電子元器件代理分銷商,負責半導體芯片推廣、銷售和管理工作,對功率分立器件、功率IC/模擬芯片、微控制(MCU)、圖像傳感器、通信芯片、接口芯片、時鐘芯片等多種半導體芯片及其終端產品有全面的了解和認識。
李國強先生畢業(yè)于浙江工商大學應用電子技術專業(yè),獲工學學士,并獲得上海交通大學集成電路工程碩士學位。
提問一:2022年全球功率IC市場的關鍵詞是什么?
李國強:應該說是結構性行情。今年新冠疫情持續(xù)、俄烏沖突爆發(fā),全球經濟增速繼續(xù)下行。雖然市場環(huán)境整體不佳,但依然存在亮點。五大應用市場(消費電子、通信市場、計算市場、新能源汽車、工業(yè)電子)發(fā)展極不平衡,有的大幅度上升,有的大幅度下滑。通信市場中,手機產品進入大規(guī)模去庫存階段,出貨量大幅下滑,代表性功率IC產品PMU(電源管理單元)營收大幅度下滑。計算市場中,PC產品大幅度下滑,直接影響LDO(穩(wěn)壓器)、DC/DC(直流直流轉換器)、Switch Control IC等功率IC產品的營收。
提問二:今年全球功率IC市場的驅動因素有哪些?
李國強:新能源汽車、數據中心與工業(yè)電子等是近兩年來增長最為快速的領域。新能源汽車既有其固有的使用成本優(yōu)勢,又受碳達峰、碳中和的雙碳減排政策驅動。從全球來看,主要國家對新能源產品的支持和推動力度都比較強,提供的政策補貼也都比較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快速提升,產銷量大幅增加。
近幾年,在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智慧城市等市場驅動下,以及視頻、游戲、聊天等在線需求驅動下,全球數據中心與服務器需求大幅成長。
工業(yè)電子是今年又一個亮點,其中新能源發(fā)電等市場增速較快。同樣是受雙碳經濟驅動和俄烏沖突雙重影響,太陽能發(fā)電設備需求旺盛,產銷同比增速高。另外風力發(fā)電新增裝機容量也很高。
提問三:中國功率IC市場今年市場情況如何?
李國強:今年中國功率IC市場小幅度增長,但增長速度小于去年。據芯謀最新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今年中國功率IC市場增速5.6%,而去年為31%。從細分市場數據來看,可謂是冰火兩重天。
先來看增長市場:據工信部數據,今年1-10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為548.5萬輛,同比增長114%。工業(yè)電子領域,據國家能源局數據,今年1-10月,太陽能發(fā)電新增裝機容量為5824萬千瓦,同比增長83%。風力發(fā)電新增裝機容量為2114萬千瓦,同比增長28%。今年中國啟動了東數西算工程以及信創(chuàng)產業(yè),相關功率IC的需求大幅增加。因去年年底至今年上半年,汽車、數據中心和工業(yè)電子相關IC價格處于高位,相關市場功率IC營收大幅度增長。汽車行業(yè)、數據中心與工業(yè)電子三大市場量價齊增,大幅拉動國內功率IC整體市場增長。
再來看看下行市場:由于近兩年國內主要手機品牌廠商庫存巨大,今年繼續(xù)大幅度降低手機庫存,手機芯片價格大幅下滑,相關功率IC產品量價齊跌。計算市場前兩年疫情導致居家辦公、遠程學習等帶來的市場紅利已消耗殆盡,需求大幅度下滑,導致相關功率IC產品進入下行期。
提問四:今年中國功率IC的市場格局如何?
李國強:去年的報告中,我們預判到2022年中國市場增幅為1%。但今年在新能源汽車、數據中心和工業(yè)電子等驅動下,實際情況稍好些,增幅達5.6%。今年中國功率IC市場格局變化較大,洗牌情況明顯。今年我們新增調研12家功率IC設計公司,總計調研了33家公司。整體來看,與去年相比,有的公司營收高速增長,有的則大幅度下滑。在這33家公司中,有10家營收實現成長,其中8家增速超過20%,其余23家營收都在下滑,少數企業(yè)下滑甚至超過50%。營收增長的變化與公司戰(zhàn)略密切相關。當然,國內公司成立時間不夠長,技術積累不夠深厚,產品線較單一,應用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在中高端市場還沒能站穩(wěn)腳跟,這也是大部分公司營收下滑的重要原因。
提問五:您對2023年功率IC市場的變化預判是怎樣的?
李國強:我們預判明年全球功率IC市場將以2位數下滑,負增長10%。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0月份發(fā)布的《世界經濟展望》,2023年全球主要國家經濟增速繼續(xù)下滑。在經濟下行的帶動下,全球計算市場將繼續(xù)大幅度下行;通信市場的手機供應商將繼續(xù)去庫存,市場需求將大幅度下滑;消費電子市場也將繼續(xù)下行。2023年市場的亮點仍將是汽車行業(yè)、數據中心與工業(yè)電子,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將繼續(xù)高速增長。數據中心建設仍將高速成長。工業(yè)電子中太陽能發(fā)電等領域將有一定的增長。但這三大市場帶來的功率IC需求的增長,仍無法抵消通信市場、計算市場與消費電子三大市場下行帶來的負面影響,全球功率IC將迎來負增長。
提問六:當下中國功率IC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技術趨勢?
李國強:未來幾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數據中心和工業(yè)電子仍將高速成長,對功率IC產品的關鍵要求在于高可靠性與定制化。在新能源汽車方面,主要有四大模塊需要大量功率IC:主逆變器、電池模塊、電源模塊與充電樁。這些功率IC產品的共同要求就是高可靠性。汽車需要長時間工作,還要面對振動、灰塵、潮濕等復雜惡劣的工作環(huán)境,對功率IC產品的高可靠性要求苛刻。目前新能源汽車由于發(fā)展時間不長,各模塊尚未形成標準的行業(yè)規(guī)范,整車廠和主要供應商主導著汽車模塊的定義,對于相關功率IC產品存在著較強的定制化需求。比如,電池模塊。汽車電池模塊很大,有多種功率IC的需求。對電池模塊的不同理解產生了不同的功率IC,也形成了很多定制化的解決方案。
提問七:國內功率IC公司將要面對怎樣的機遇與挑戰(zhàn)?
李國強:機遇與挑戰(zhàn)總是并存的。機遇方面:未來幾年新能源汽車、數據中心與太陽能發(fā)電等應用領域將高速增長,市場需求較大,產品價格較高。目前國內整車廠產量約占全球產量的一半,同時也在直接對接國內IC設計公司,這對國內功率IC設計公司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利好。挑戰(zhàn)方面:目前高可靠性的車用IC產品仍被國際領先功率IC公司壟斷,國內公司在此方面的滲透率還較低。此外,2023年通信市場的手機、計算市場的PC和消費電子市場仍將繼續(xù)下行,這些領域的功率IC產品將面臨量價齊跌的嚴峻挑戰(zhàn)。同時這些領域也是國內功率IC公司扎堆的紅海領域,很可能迎來價格大幅度跳水的局面。
提問八:該如何抓住功率IC市場機遇?
李國強:在產業(yè)下行時,國內功率IC公司面臨著戰(zhàn)略轉型與苦練內功的兩大重大挑戰(zhàn),需要擬定新的市場戰(zhàn)略并提升技術研發(fā)能力,積極開拓產品價值大的中高端領域。通信市場(手機等)、消費電子(家電、便攜式產品等)與計算市場(PC等),預計2023年仍將大幅下行,2024年開始反轉,2025年繼續(xù)上行,擁有此類產品線的功率IC公司需根據自身情況謹慎制定公司戰(zhàn)略。
新能源汽車、數據中心與工業(yè)電子未來幾年將高速增長,但其高可靠性與定制化的要求,需要國內功率IC公司進行深入分析與市場研究,設計出合格的產品,向著中高端領域進軍,爭取提高毛利與營收。國內目前火熱的新能源汽車浪潮,給中國功率IC企業(yè)提供了極佳的市場機遇,但技術的挑戰(zhàn)性仍然較大,需要產業(yè)鏈的密切配合,也需要給予一定的耐心。
提問九:今年的《中國功率IC市場年度報告2023》即將發(fā)布,您關注功率半導體二十余年,今年的感受如何?
李國強:我接觸到功率IC大約有二十年時間,真正的研究要從2009年進入華虹宏力市場戰(zhàn)略部算起,至今有十多年時間。國內功率IC設計市場化約有三十年的歷史,從最早期開發(fā)最低端的LDO(低壓差電壓調節(jié))芯片到今天產品種類眾多,產品覆蓋高中低端,國內功率IC產業(yè)已發(fā)展到了較高的層次。
近年來,國際環(huán)境復雜,貿易摩擦,疫情肆虐等因素干擾,功率IC市場不確定性很強,面對的挑戰(zhàn)前所未有,市場波動劇烈,非常規(guī)因素較多,但其中仍有規(guī)律可循。從2021年開始,我們以年為度深度追蹤分析國內功率IC市場,希望為大家提供更精準的參考與建議,共同為產業(yè)的冬天做好準備。我們堅信,渡過產業(yè)寒冬之后,必將迎來產業(yè)的春天。
提問十:能否透露下,《中國功率IC市場年度報告2023》主要包含哪些內容?
李國強:這份報告主要包括中國功率IC產業(yè)的重要驅動因素、2023~2027年全球功率IC產業(yè)趨勢、2023~2027年中國功率IC需求與趨勢、2022年全球和中國功率IC公司的營收及排名以及2022年中國功率IC產業(yè)分析等。希望為大家呈現出當下中國功率IC市場的全貌,為各公司的戰(zhàn)略規(guī)劃與投資等提供詳細的參考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