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Part 1、特斯拉4680電池的情況
    • Part 2、全球競爭格局下的4680電池陣營
  • 相關推薦
申請入駐 產業(yè)圖譜

特斯拉4680電池進展:三個月生產5000萬顆

2024/09/22
1936
加入交流群
掃碼加入
獲取工程師必備禮包
參與熱點資訊討論

2024年9月15日,特斯拉宣布其第1億顆4680電池正式下線,再次引發(fā)了電動汽車行業(yè)的廣泛關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從第5000萬顆電池下線到第1億顆僅用了短短三個月的時間,特斯拉在4680電池規(guī)?;a和制造工藝優(yōu)化方面有很大的進展。

事實上,2024年下半年隨著松下和LGES在4680電池領域的技術進步,4680的電池進展是很不錯。

Part 1、特斯拉4680電池的情況

特斯拉首席執(zhí)行官埃隆·馬斯克對其電池團隊取得的成績表示了祝賀,在德州超級工廠實現了4680電池的規(guī)?;a外,特斯拉還在內華達州的工廠進行擴建,計劃將4680電池的年產能提升至100GWh,以此進一步鞏固其在電動汽車電池領域的領先地位。

目前的生產情況,相當于7.44萬臺車,對應的生產效率覆蓋13.45萬臺。9GWh的產量,年化16.3GWh的4680的電池。

4680電池是特斯拉開創(chuàng)的技術路線,采用了全極耳設計與干電極技術的結合,從而在電池性能、制造成本以及生產效率等方面實現了全面提升。

特斯拉通過減少電池單元的數量,簡化了焊接與連接部件,有效減輕了電池組的重量并降低了成本,改進不僅讓車輛更加輕盈,也為整車性能的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電池結構方面,4680電池的無極耳設計及先進的激光焊接工藝提高了生產的復雜性,對生產設備的精度與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生產過程中仍存在技術難題,但由于其結構創(chuàng)新與材料改進帶來的高效生產、高性能及低成本優(yōu)勢,大圓柱電池是新出來的一種路線。

特斯拉在4680電池的技術升級過程中,不斷提高正極材料中的鎳含量,從最初的5系逐步演進到8系,并達到了最新的9系配方。

最新發(fā)布的第二代4680電池,采用了NCM955的9系高鎳配方,能量密度預計可達252Wh/kg。提高了電池的能量密度,增強了電池的續(xù)航能力,帶來了安全性方面的挑戰(zhàn)(鎳含量的增加,電池穩(wěn)定性降低)。

二代4680電池的內阻已從一代的3.0毫歐降至約2.3毫歐,快充能力有望得到顯著增強。

特斯拉正在探索在干法負極材料中引入納米硅顆粒,并通過進一步減薄正負極厚度來提升電池的整體性能。

在正極材料方面,隨著鎳含量的增加,特斯拉有望進一步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同時維持較低的生產成本,將使4680電池在未來的電動汽車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Part 2、全球競爭格局下的4680電池陣營

隨著4680電池的量產提速,特斯拉的大圓柱電池技術路線逐漸形成了一條強大的產業(yè)鏈。

松下、LGES等全球領先的電池制造商相繼宣布將開始量產4680電池。

●?松下

在日本和歌山的工廠將成為全球4680電池的主要生產基地,計劃在2025年前實現大規(guī)模生產。位于日本和歌山的工廠完成了4680電池的量產準備工作,預計將在全球推廣這一生產模式。

●?LG能源

解決方案則計劃在韓國梧井工廠于2024年底或2025年初啟動4680電池的大規(guī)模生產,并有望成為特斯拉的供應商之一。

初期年產能為8GWh,足以為11萬輛電動汽車提供電池。LG已經完成了生產線的準備工作,并積極與客戶協(xié)商推進量產計劃。

當然2025年是寶馬新一代電動汽車量產的時間節(jié)點,到時候46系列的電池的應用規(guī)模還會進一步擴大。

小結

特斯拉4680電池的成功量產及其不斷優(yōu)化的技術路徑,我們會持續(xù)跟蹤。

特斯拉

特斯拉

Tesla 致力于通過電動汽車、太陽能產品以及適用于家庭和企業(yè)的綜合型可再生能源解決方案,加速世界向可持續(xù)能源的轉變。

Tesla 致力于通過電動汽車、太陽能產品以及適用于家庭和企業(yè)的綜合型可再生能源解決方案,加速世界向可持續(xù)能源的轉變。收起

查看更多

相關推薦

登錄即可解鎖
  • 海量技術文章
  • 設計資源下載
  • 產業(yè)鏈客戶資源
  • 寫文章/發(fā)需求
立即登錄

筆者 朱玉龍,一名汽車行業(yè)的工程師,2008年入行,做的是讓人看不透的新能源汽車行業(yè)。我學的是測試和電路,從汽車電子硬件開始起步,現在在做子系統(tǒng)和產品方面的工作。汽車產業(yè)雖然已經被人視為夕陽產業(yè),不過我相信未來衣食住行中的行,汽車仍是實現個人自由的不二工具,愿在汽車電子電氣的工程方面耕耘和努力,更愿與同行和感興趣的朋友分享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