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手機與相機仍存在分水嶺。如今,小米與Sony聯(lián)合研制的一英寸傳感器IMX989登陸手機,首次模糊了這個邊界”
果不其然,小米在發(fā)布會后又登上了熱搜。
今年,品牌風格接地氣的小米和“毒德大學”徠卡搭上了關系。有了格調(diào)更高的徠卡加持,小米在發(fā)布會上更多的展現(xiàn)出了人文氣息。徠卡不僅是一個品牌,它更代表了一種生活方式。要獲得徠卡的認可并不容易,能否實現(xiàn)“德味”“刀銳奶化”“夜神”的效果對于手機來說確實是個挑戰(zhàn)。小米在“超大杯”12s Ultra上給出了他們的答案:在手機里塞一顆一英寸大小的傳感器——與Sony共同開發(fā)的IMX989,這種大小的傳感器通常是放在卡片相機里的。
此前雷軍在微博發(fā)文:“‘一英寸大底’不止是小米的里程碑,也是移動影像領域的里程碑。就規(guī)格而言,‘一英寸大底’是手機和相機之間不成文的分水嶺。”這顆一英寸大底傳感器為什么被看作“手機相機分水嶺”?首先讓我們來聊聊手機攝影的核心——CMOS傳感器。
CMOS傳感器,手機的“視網(wǎng)膜”
我們現(xiàn)在市場上的所有手機成像傳感器,都在使用CMOS傳感器。CMOS全稱為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英語: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縮寫作CMOS;簡稱互補式金氧半導體),是一種集成電路的設計工藝,它由NMOS(n-type MOSFET)與PMOS(p-type MOSFET)兩種物理特性上互補的基本器件組成。
一種單一CMOS晶體管的剖面結(jié)構(gòu)
CMOS除了可以可用來制作電腦電器的靜態(tài)隨機存取內(nèi)存、微控制器等,它獨特的光電特性使得其被用在眾多手機與數(shù)碼相機的上,因此,CMOS現(xiàn)在主要是感光器件的代名詞。它就像動物眼睛中的的視網(wǎng)膜,通過將光線轉(zhuǎn)變?yōu)樯窠?jīng)電信號后告訴大腦:我看到啦!CMOS負責將從鏡頭中傳來的光轉(zhuǎn)化為手機芯片能看懂的數(shù)字信號。當我們舉起手機按下快門,想要記錄我們身邊的點滴精彩的時候,無數(shù)的光線就會從攝像頭一起涌入,經(jīng)過多層鏡頭的折射,光線最終精準的落到了CMOS感光元件的表面上——輕輕敲醒每個晶體管沉睡的心靈。晶體管在感受到外界光照射后經(jīng)光電轉(zhuǎn)換使電極帶上負電和正電,NMOS與PMOS兩個互補效應元件所產(chǎn)生的電信號被CMOS相機從每個像素當中順次提取至外部的A/D轉(zhuǎn)換器上,再被處理器芯片記錄,于是,你的照片便產(chǎn)生了。
那么,為什么各大手機廠商要執(zhí)著于將更大的傳感器塞進手機里呢?
大底來了,小底傳感器遭到“降維打擊”
或許你曾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底大一級壓死人”。這說的就是如果一臺相機的傳感器面積更大,那么它將對他的競爭對手產(chǎn)生“降維打擊”的效果。單純從傳感器來看,底大一級帶來的最直觀優(yōu)勢就是單個像素點面積增大,每個像素點可以更精準的感受到光線的變化,信噪比也會更高(誰不想有大型落地窗房子呢,像素點也是這么想的)。小尺寸傳感器想要獲得相同的結(jié)果,就需要更低的 ISO、更長的快門時間以及更大的光圈。回頭看這顆一英寸傳感器,得益于Sony遙遙領先的工藝技術(shù),3.2μm的4in1融合像素面積,使得進光量變得更大,這將會幫助搭載它的手機獲得更加細膩的成像質(zhì)量以及出色的夜景能力。
常見傳感器大小對比
此外,大尺寸傳感器的等效焦距與等效光圈也會有所變化。假設在一英寸傳感器手機上使用一顆24mm f1.8的鏡頭,如果我想在全畫幅傳感器的相機上獲得同樣焦段與景深效果的話,則代表著要用64mm f4.9的鏡頭(一英寸與全畫幅的等效焦段與等效光圈計算系數(shù)為2.7,f后面數(shù)字越小,光圈越大)。懂攝影的朋友應該知道,光圈大小決定了你的照片能否擁有“完美虛化”的效果,且大焦段鏡頭的視場也會相應變小,對攝影目標的捕捉也將更加困難。所以有人和你吹手機拍照水平能趕上單反相機,不用管他,千萬別當真。同理,一英寸傳感器手機也能對其他小底手機產(chǎn)生同樣的壓制效果。當然,也不能完全靠傳感器面積來評判相機成像質(zhì)量的優(yōu)劣,畢竟除了第一步的光電轉(zhuǎn)換外,手機處理器(計算攝影)也會影響最終成像的質(zhì)量。不過我們今天主要討論CMOS的影響,手機芯片則是另一個話題了。
既然大底傳感器這么重要,那為什么不一步到位,塞個全畫幅大小的傳感器進去?
大底,也意味著大“代價”
大尺寸相機獲得了優(yōu)秀的成像質(zhì)量的同時,也付出了相應的代價。為了容納大尺寸傳感器,與傳感器配套的的鏡頭模組也要相應變大,為了光線可以完美聚焦在傳感器表面,鏡頭組復雜的光學設計也會讓體積和質(zhì)量成倍增長,這也意味著——手機更貴了。所以,為了取得價格、質(zhì)量、銷量的完美平衡,手機廠商總會選擇一個剛好合適的點位來平衡這幾者之間的關系,這也是手機相機的底很難做大的原因。或許,全新一英寸傳感器將會是一個新的平衡點。
小米12s Ultra售價5999元起步
小米12s Ultra是手機邁入一英寸領域的第一步,對相機的挑戰(zhàn)能否成功?明年的現(xiàn)在,市場會給我們答案。誰不希望隨手記錄清晰的美好,畢竟,光影的痕跡,也是光陰的故事。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
中國攝影網(wǎng)——數(shù)碼相機等效焦距的換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