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 發(fā)自 副駕寺,智能車參考 | 公眾號 AI4Auto
最近前Waymo技術主管查爾斯·齊?(Charles R.Qi)官宣,已加盟特斯拉FSD團隊。
齊的跳槽處于一個極有意思的時刻:一方面,特斯拉最近更新的FSD Beta V12大受好評,讓一些車主點贊媲美L4。
另一邊,Cruise因事故被停運后,Waymo成了全美無人車最后的希望,屢獲突破,近日將業(yè)務從舊金山擴展到了洛杉磯。
L2+前景一片光明,L4老東家也正在前進,就在此時,齊離開了L4陣營。
自動駕駛的人才,隨著L4明星,一起向L2降維。
Waymo工程師,轉(zhuǎn)投特斯拉FSD
查爾斯·齊最近在社交平臺宣布,他告別了任職4年半的Waymo,加盟特斯拉Autopilot團隊,研發(fā)FSD。
他本人承認,這消息確實挺讓人意外的,但這是他深思熟慮后做的決定。
這是齊與特斯拉再續(xù)前緣:
2019年齊在找工作時就面試過特斯拉,他透露當時面試官正是馬斯克本人。
最終齊通過了面試,但也許是當時特斯拉正處于產(chǎn)能地獄,而Waymo背靠谷歌前景無限,齊拒絕了特斯拉的Offer,最終選擇加入Waymo。
不過他一直都在關注特斯拉,本人還是Model 3的車主。
就當時的決定,他曾與時任特斯拉AI總監(jiān)安德烈·卡帕斯互通郵件暢談。
卡帕斯在當年的郵件中表示:我們都在朝著同一個目標前進,盡管全自動駕駛不會很快到來。
齊在離職公告中引述了卡帕斯的這句話,表明自己轉(zhuǎn)投L2+,也是實現(xiàn)全自動駕駛的一條路徑。
齊還是卡帕斯的校友,兩人都是斯坦福大學畢業(yè)的博士,齊在讀博前也就是2012年,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實習過一段時間,從事算法工作。
后來在2016年,作為實習生直接參與到谷歌自動駕駛的算法研究,當時Waymo尚未獨立拆分。
2018年從斯坦福大學畢業(yè)后,齊加入FaceBook(Meta)AI部門從事研究工作。2019年和大牛何愷明等人一起發(fā)了篇論文,獲得了當年ICCV最佳論文獎提名。
同年,齊加盟Waymo,從高級研究員升至技術主管,主要負責感知相關工作,直至此番離任。
從L4明星,轉(zhuǎn)投主機廠做L2+,查爾斯·齊并不是孤例。
L4明星向L2降維
上個月,打造新勢力智駕標桿的何小鵬,在財報電話會議上透露,小鵬汽車將引入“多名具有國際化視野的AI人才”。
第二天,此前與Waymo并駕齊驅(qū),自動駕駛超級獨角獸Cruise的資深工程師,Xianming Liu被曝加盟小鵬,將擔任感知總監(jiān)。
更早前,自動駕駛遇冷時,理想、蔚來和毫末智行等都開出很有競爭力的薪酬,從L4明星挖走不少工程師,有報道稱薪資漲幅高達60%,年包一口價80萬。
自動駕駛的人才向L2涌動,背后代表的是一股潮流:
L4明星們,向L2降維。
大部分是兩條路并行,仍在堅持著向全自動駕駛的高峰攀登,推進Robotaxi擴區(qū)開城。
但同時也和主機廠合作,推出ADAS“智駕包”,比如小馬知行的城市NOA方案上車了極石。
也有的像文遠知行,近日搭上了博世的快車,聯(lián)手在奇瑞星紀元ES上落地了高速NOA。
個別直接放棄了原來的L4路線,比如元戎啟行。CEO周光近日在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4上,預告了自家L2方案今年將落地,還吐槽L4:都**是騙人的。
近年自動駕駛行業(yè)遇冷,玩家們進入淘汰洗牌階段。
當故事和愿景再也打動不了資本,L4玩家主動降維推出L2方案,并推進量產(chǎn)交付,才有活下去繼續(xù)出牌的機會。
活下去,才有希望攀登高峰。
如卡帕斯所說,漸進式的L2也好,一步到位的L4也罷,都在朝著同一個目標前進。